高考名人事例作文素材
同学们获得素材的渠道多种多样,所以说素材已经不再稀缺。在高考作文中我们可以使用那些名人事例素材呢?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名人事例的高考作文素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考名人事例作文素材一
斯大林时代,屡建战功的红军大尉索尔仁尼琴只因在私人通信中谈论了斯大林,被克格勃查获,立即被捕,判服苦役8年,后又流放3年。
1956年赫鲁晓夫执政时,索尔仁尼琴获平反。其处女作《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于1962年问世,这是苏联文学中第一部描写斯大林时代劳改营的作品。小说震惊全国,被誉为“里程碑”,深受赫鲁晓夫赏识。
1964年赫鲁晓夫遭遇宫廷政变下台,勃列日涅夫掌权。苏联政坛在“解冻”后重又陷入“停滞”期。索尔仁尼琴的小说受到严厉批判。他的作品在国内不准发表,只得送到国外出版,成为世界畅销书。1970年他获诺贝尔文学奖,当局认为是“政治挑衅”。1973年他的代表作《古拉格群岛》在巴黎出版,轰动世界文坛。1974年政府以叛国罪剥夺其苏联公民权,并驱逐出境。
戈尔巴乔夫于1990年恢复了索尔仁尼琴的国籍,并为长期遭封杀的索尔仁尼琴作品开禁。1994年,在国外流亡20xx年的索尔仁尼琴应叶利钦邀请返回祖国。他虽受到新政权的极高礼遇,但依旧保持批判精神。他批评政府官僚机构膨胀、贪污舞弊盛行,批评官僚集团借私有化名义掠夺国家财产,导致贫富分化。他认为叶利钦把俄罗斯经济搞垮了,还拒绝接受叶利钦颁发的勋章。
普京任总统以来,索尔仁尼琴赞赏他为俄国复兴所做的努力。他们在如何让俄罗斯重振雄风方面有许多共同语言。20xx年俄罗斯国庆节,普京向索尔仁尼琴颁发20xx年度俄罗斯国家奖——在获诺贝尔文学奖37年后,他终于在祖国得到肯定。与对叶利钦不同,索尔仁尼琴接受了普京的嘉奖。
索尔仁尼琴辞世后,梅德韦杰夫称:“他是一个真正的爱国者,全心全意痛感俄罗斯人民的命运,为树立道德和精神理想而奋斗。”并签署了关于永远怀念索尔仁尼琴的总统令,决定设立以索尔仁尼琴命名的奖金,还要将莫斯科的一条街用索尔仁尼琴命名。
一生始终坚持批判态度的作家没有变,是时代发生了巨变。
高考名人事例作文素材二
20世纪50年代,一位名叫桑迪的美国穷小子在纽约郊外的杰斐逊港镇上,与一位叫琼的姑娘结了婚。结婚后,他们的所有财产只是妻子的3500美元陪嫁。一段时间内,他的薪水甚至无法同时支付牛奶费和购买婴儿尿布。后来,妻子把陪嫁钱拿出来,让他在镇上开一家生牛屠宰作坊,专卖牛肉。
小镇上还有一家牛排餐厅,那里的生意非常好,每天都能为桑迪的牛肉作坊销掉不少牛肉,再加上外地的订货,桑迪渐渐有了一些多余的钱。但是好景不长,没过多久,牛排餐厅因为内部管理和经营策略上出现问题,生意越做越差,餐厅老板不想再经营面临倒闭的餐厅了,他希望有人能够买走餐厅。因为餐厅的生意不好,没有人愿意出价盘下这个烫手的山芋。
发愁的人其实还不止餐厅老板,因为餐厅的生意下降在无形当中也减少了桑迪的牛排销售量。最后,桑迪经过仔细考虑后做出了一个很惊人的决定:买下那家餐厅!
他的妻子不解地说:“你疯了吗?买下那家即将倒闭的餐厅?它能为你带来利益吗?”
“能!而且买下它以后,我们所拥有的价值就不是 1+1=2了!”桑迪用确定的口气说。
“真是荒唐!1+1难道会等于 3?”他的妻子说。
“确实不是等于3,而应该是等于 4!”桑迪回答。
几天以后,桑迪在妻子的担忧中用他们的全部积蓄——5000美元买下了那家餐厅。他对餐厅的经营做了一系列大胆而富有创新的改革,并且还聘请了最好的厨师来做牛排,渐渐地,餐厅的生意开始好转。餐厅的生意好了,牛排的销售量自然就增加了。一年之后,桑迪成了全镇屈指可数的富人。这时,桑迪对他的妻子说出了“1+1=4”的逻辑:原有的一家作坊加上一家餐厅,表面上看是“1+1=2”,但是我们经营餐厅在牛排的原材料上省去了一笔开支,节省下的成本实际上就是一种利润,这就使1+1等于3了。至于牛排卖给自己的餐厅,表面上看是收不到钱,但却是一个非常固定的销售点,再也不需要为如何才能保住这个销售点而费脑筋了,而这省下来的精力,又可以用在开拓另外的牛排市场和餐厅的经营上,这又是一种无形却又十分巨大的财富,这样一来,1+1就成为了4!
经过几年的商场打拼之后,桑迪在不断的成长中发现自己对诸如此类的资本运作特别有天赋,于是在1960年毅然卖掉了他的屠宰作坊和牛排餐厅,到纽约成立了一家西尔森证券经纪公司,在随后的数十年里,用“1+1=4”的理念运作了一连串并购和整合,而他所拥有的商业信贷公司在1992年更名为旅行者集团。1996年,凭借213亿美元的年收益和23亿美元利润,旅行者集团跻身“财富500大”前40强。1998年他又与花旗银行合并建立全球最大的金融公司——花旗集团,桑迪一人统领这家旗下有27万名员工的大企业。
没错,他就是连续多年被纽约证券交易所评为“最佳 CEO”并且素有“资本之王”称号的桑迪·威尔。美国《财富》杂志曾为他写了一篇《不可多得的管理者》的文章,里面有一句话是对桑迪·威尔最巧妙而形象的概括:“1+1=4的财富人生!”
高考名人事例作文素材三
1953年,艾森豪威尔当选美国第33任总统。为了在新总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肯尼迪煞费苦心,通过朋友的介绍,邀请当时美艳绝伦的社交皇后杰奎琳·布维尔陪同他出席新总统的就职典礼和舞会。正是那次相遇,在杰奎琳心中掀起了狂涛巨澜。面对这样一位英俊潇洒、极富魅力的年轻政治家,她怦然心动,开始了自己人生的爱情追逐。
那时,杰奎琳23岁,是《华盛顿先驱时报》的年轻记者。为了和心爱的人在一起,她开始利用自己的工作之便,以采访为名义,主动接近肯尼迪。
随着接触的日益深入,她对肯尼迪的爱恋也到了狂热的地步。她开始疏忽自己的工作,却抽出时间来帮助心爱的人处理工作上的一些繁琐事务,如帮助他撰写政治报告,或跑跑腿送送材料等。她还常常陪同他参加一些政治性的晚会,在他累的时候,为他提公文包。而工作之外,她会陪他到野外散步,到商场帮他选购服饰,陪他玩她并不喜欢的游艇或看他喜欢而她极为厌恶的西部片和惊险片电影。总之,为了肯尼迪,她开始心甘情愿付出所有而在所不惜。
面对杰奎琳异乎寻常的狂热,肯尼迪表现出的更多的是平静、坦然和理所应当。
当杰奎琳身边的朋友知道了她和肯尼迪的关系之后,都纷纷过来劝她:一是他们年龄差距悬殊———肯尼迪大她12岁,他们看上去并不合适;二是肯尼迪政治前途不可估量,致力于政治,而且一直提倡独身主义,根本不会在个人的感情生活上多花精力,显然,他对杰奎琳的追求只是逢场作戏而已,所以“不要去碰党内最有资格当选的那个人”;而最为重要的是,这个男人的私生活并不检点———从大学起,他就是个以招蜂引蝶而闻名的花花公子。
但朋友的这些话语,不光没有阻止杰奎琳追求爱情的步伐,反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这场胜算不多的爱情角逐中,大家都对杰奎琳的这种危险行为而感到担忧———害怕她最终受到伤害。
后来,杰奎琳的父亲也知道了这件事情。他并没有像别人那样出来阻止,而是提醒她———如果你真的喜欢他,现在这样做,是不行的。杰奎琳好奇地问父亲,应该怎么去做。父亲这样告诉她:“不要给予男人太多,要有所保留,要使人觉得可望而不可即。”
父亲的一番话如醍醐灌顶,让杰奎琳翻然醒悟。
之后,她改变了和肯尼迪交往的策略,开始有意无意地爽约,甚至干脆拒绝他的邀请。有时,她还会在肯尼迪需要她的时候,不打招呼地突然从这个城市消失得无影无踪。这些莫名其妙的改变,让一向傲慢自负的肯尼迪极为愤慨。这些做法让肯尼迪的虚荣心不断受到伤害,更增加了他的不安感,同时大大刺激了他的征服欲望。
当俩人的感情正如火如荼的时候,她又一次不打招呼地从华盛顿消失了。肯尼迪找不到杰奎琳,极为窝火,于是,着急的肯尼迪,开始动用所有的关系全城找寻。
几天后,在《华盛顿先驱时报》的报纸上,他终于弄明白了杰奎琳的行踪———正在英国伦敦参加伊丽莎白二世的加冕典礼,并要完成相关的采访报道任务。不久的一天,他收到杰奎琳从英国伦敦寄过来的信件。当他满心欢喜的打开来看时,信的内容却令他极为失落。杰奎琳在信中只字不提对他的思念,而是大谈她在伦敦参加了多少次舞会和酒会,遇到了多少英俊潇洒的上流社会的男人,而这些人,无一例外,都对她情有独钟。
这件事情深深刺痛了肯尼迪。不久,他便给杰奎琳回电。而电报的内容是:“文章写得好,只是思念你”。这次回电,成了这位不喜欢浪漫言辞的未来的美国总统,一生惟一一次罗曼蒂克的函电。
爱情是一场智慧的博弈。至此,杰奎琳在这场胜算不多的爱情游戏中,大获全胜。1953年6月25日,杰奎琳和肯尼迪,这对爱情冤家正式订婚,两个月后正式结为伉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