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注释翻译赏析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注释翻译赏析

2024-01-22 来源:哗拓教育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注释翻译赏析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朝代:宋代

作者:柳永

原文: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注释

⑴伫(zhù)倚危楼:长时间倚靠在高楼的栏杆上。伫,久立。危楼,高楼。

⑵望极:极目远望。

⑶黯黯(ànàn):心情沮丧忧愁。生天际:从遥远无边的天际升起。

⑷烟光:飘忽缭绕的云霭雾气。

⑸会:理解。阑:同“栏”。

⑹拟把:打算。疏狂:狂放不羁。

⑻强(qiǎng)乐:勉强欢笑。强,勉强。

⑽消得:值得。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翻译

我伫立在高楼上,细细春风迎面吹来,极目远望,不尽的愁思,黯黯然弥漫天际。夕阳斜照,草色蒙蒙,谁能理解我默默凭倚栏杆的心意?

本想尽情放纵喝个一醉方休。当在歌声中举起酒杯时,才感到勉强求乐反而毫无兴味。我日渐消瘦也不觉得懊悔,为了你我情愿一身憔悴。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赏析

这是一首怀人之作。词人把漂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念意中人的缠绵情思结合在一起写,采用“曲径通幽”的表现方式,抒情写景,感情真挚。

上片首先说登楼引起了“春愁”:“伫倚危楼风细细。”全词只此一句叙事,便把主人公的外形像一幅剪纸那样突现出来了。“风细细”,带写一笔景物,为这幅剪影添加了一点背景,使画面立刻活跃起来了。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极目天涯,一种黯然魂销的“春愁”油然而生。“春愁”,又点明了时令。对这“愁”的具体内容,词人只说“生天际”,可见是天际的什么景物触动了他的愁怀。从下一句“草色烟光”来看,是春草。芳草萋萋,刬尽还生,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愁恨的连绵无尽。柳永借用春草,表示自己已经倦游思归,也表示自己怀念亲爱的人。至于那天际的春草,所牵动的词人的“春愁”究竟是哪一种,词人却到此为止,不再多说。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写主人公的孤单凄凉之感。前一句用景物描写点明时间,可以知道,他久久地站立楼头眺望,时已黄昏还不忍离去。“草色烟光”写春天景色极为生动逼真。春草,铺地如茵,登高下望,夕阳的余辉下,闪烁着一层迷蒙的如烟似雾的光色。一种极为凄美的景色,再加上“残照”二字,便又多了一层感伤的色彩,为下一句抒情定下基调。“无言谁会凭栏意”,因为没有人理解他登高远望的心情,所以他默默无言。有“春愁”又无可诉说,这虽然不是“春愁”本身的内容,却加重了“春愁”的愁苦滋味。作者并没有说出他的“春愁”是什么,却又掉转笔墨,埋怨起别人不理解他的心情来了。词人在这里闪烁其辞,让读者捉摸不定。

下片作者把笔宕开,写他如何苦中求乐。“愁”,自然是痛苦的,那还是把它忘却,自寻开心吧。“拟把疏狂图一醉”,写他的打算。他已经深深体会到了“春愁”的深沉,单靠自身的力量是难以排遣的,所以他要借酒浇愁。词人说得很清楚,目的是“图一醉”。为了追求这“一醉”,他“疏狂”,不拘形迹,只要醉了就行。不仅要痛饮,还要“对酒当歌”,借放声高歌来抒发他的愁怀。但结果却是“强乐还无味”,他并没有抑制住“春愁”。故作欢乐而“无味”,更说明“春愁”的缠绵执着。

至此,作者才透露这种“春愁”是一种坚贞不渝的感情。他的满怀愁绪之所以挥之不去,正是因为他不仅不想摆脱这“春愁”的纠缠,甚至心甘情愿为“春愁”所折磨,即使渐渐形容憔悴、瘦骨伶仃,也决不后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才一语破的:词人的所谓“春愁”,不外是“相思”二字。(其中伊指深爱的女子,也指自己的人生理想)

这首词妙紧拓“春愁”即“相思”,却又迟迟不肯说破,只是从字里行间向读者透露出一些消息,眼看要写到了,却又煞住,调转笔墨,如此影影绰绰,扑朔迷离,千回百折,直到最后一句,才使真相大白。在词的最后两句相思感情达到高潮的时候,戛然而止,激情回荡,又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延伸阅读:读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柳永的爱情词写得非常有特色,可能因为都是柳永亲身体验,情动于心然后形于笔端,自然有着凭空想象难于表露的充沛意象与丰富情感。词的字里行间贵在以情动人,情切而意深,那种刻骨铭心的爱不只让自身销魂,也让每一个读者动容,这就是他在《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中所表达的相思,几百年来,一直让每一个被思念所困扰的人体验着,那是一种无比真切的表述。

原词: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

柳永(984年-1053年),字耆卿,原名三变,福建崇安人,因在族内排行第七,俗称柳七,当时他和兄长三复、三接被世人誉为“柳氏三绝”。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柳永在宋词中有着很高的的地位。如果说李煜是宋词婉约派的开门人,那么柳永就是将婉约风格推向了鼎盛。他的词不仅风格浪漫多情,铺叙刻画,情景交融,委婉凄美,而且通俗易懂、音律谐婉、朗朗上口,在当时广为流传,以至于“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柳三变作新乐府,天下咏之”。乐工每谱得新曲,必找他填词,而歌妓只要唱了他填词的歌曲,就会“声价十倍”。这是宋代任何词人都无法相比的。故柳永受到歌妓们的爱戴。柳永也有自己思慕的美人,一生的追求,即使面容憔悴也不改初衷。他的这首《蝶恋花》就是柳永自始至终为追求真爱而不惜耗尽精力以致身体消瘦的真实写照。

《蝶恋花》却是柳永作于晚年。不论当年柳永是如何春风得意,疏狂放浪,而今都已然成为往事。此时的柳永登高而望,但见满目春愁。春愁为何物?见到春天生发的`愁。什么愁呢?如果是个年轻美貌的女子,当然可以是怀春,可以是思念,可以是叹息韶华;如若是个年轻才子,当然可以是惜春,叹流年逝去,然理想仍遥遥无期。然而此时倚栏而立的却是位年事已高的柳永。看着这勃然生机的无际春色,就跟看着活泼可爱的小孩子在追逐嬉戏一样,不得不叹息自己的衰老。特别是,一位一生不得志的老人,望着这无极春色,想起自己此生再无有实现心志的机会,理当感到愁苦无穷。所以无边的春色都弥漫着愁绪了。而这种愁绪却没有人能够领悟的,这是怎样一种落寞无助的感受。当柳三变流连歌楼酒肆之时,红袖添香,多少红颜?拍歌饮酒,多少诗友?而今却再无人能知他心情了。

北宋仁宗年间,有位女子叫谢玉英,色佳才秀,最爱唱柳永的词。柳永才高气傲,恼了宋仁宗,得不到重用,中科举后只能当个余杭的县宰。他途经江州时,照旧流浪于烟花柳巷,结识了谢玉英,见其书房有一册“柳七新词”,这是谢玉英用蝇头小楷抄录的。因而与她一读而成知心,才情相配。临别时,柳永写新词向谢玉英盟誓,表示忠贞不渝的爱心。谢玉英则发誓从此至诚专一以待柳郎。柳永在余杭任上三年,又结识了许多江浙女子,但未忘谢玉英。三年任满回京,到江州与她相会。不想谢玉英另寻新欢,陪人喝酒去了。柳永十分惆怅,在花墙上赋词一首,述三年前恩爱光景,又表今日失约之不快。最后道:“见说兰台宋玉,多才多艺善赋,试问朝朝暮暮,行云何处去?”谢玉英回来见到柳永的题词,发现柳永果然是多情才子,自愧未守前盟,就卖掉所有家私赶往东京寻柳永。几经周折,谢玉英在东京名妓陈师师家找到了柳永。久别重逢,种种情怀难以诉说,两人再修前好。谢玉英就在陈师师东院住下,与柳永如夫妻一般生活。“叹人间真男女难为知己,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这是柳永的爱情结局,但愿那读书人也有耐人寻味的下文。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两句是全词的点睛之笔、通篇之警策。既然“对酒当歌”也无法排遣心中的愁苦,那么就索性任由自己的愁绪漫天飞舞,让相思来伴随人生也会衍生出无限的惬意。相思确实是一种精神上折磨,但这种折磨又是苦中含蜜的,为了心仪的女人,哪怕被相思折磨得瘦骨嶙峋、憔悴不堪也在所不惜!一个“终”字,使得一个对爱情忠贞不渝、至死靡他的才子词人的形象跃然纸上。

这首词妙在紧扣“春愁”即“相思”,词人的所谓“春愁”,不外乎是“相思”却又迟迟不肯说破,只是从字里行间向读者透露出一些消息,眼看要写到了,却又煞住,掉转笔锋,如此遮遮掩掩,扑朔迷离,千回百折,直到最后一句,才使真相大白。词在相思感

情达到高潮的时候,戛然而止,激情回荡,感染力更强了,也更吸引人们去猜测、琢磨。

全词刻画了一个至诚男子追逐真爱的形象,心理描写细腻充分,词的最后两句,直表胸臆透辟地揭示了柳永的精神境界。柳永的这首《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把爱情的执著表现到了极致,成了后人表达真情挚爱的载体,尤其是最后两句,体现了人们永不言弃的精神,更是广为传颂。时间风雨数百年的吹吹打打,只是带走了浮尘,这蕴藏着诗人真情的诗篇,却一直在深深地感动着后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