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用时:30分钟) 一、选择题
1.对下面这段话的理解,最精确 的一项是( )
中国艺术有这样一个原则,就是“不似似之”。太似则呆滞,不似为欺人,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既不具象,又不抽象,徘徊于有无之间,斟酌于形神之际。当然,这一理论的关键并不在像与不像上,而在于如何对待“形”的问题上,以神统形,以意融形,形神结合,乃至神超形越,这方是一个艺术家应做的。
A.艺术家在创作时应当抛弃形似,追求神似。 B.艺术家在创作时既要追求形似,又要追求神似。 C.艺术家在创作时不要细究形似,而要强调以神驾驭形。 D.艺术家在创作时形态既不能不像,也不要太像,差不多为妙。
C [本题考查提炼语意的力量。解答本题要留意两点:一是理解不能片面化,要全面理解语段;二是要抓住作者的观点态度。A项,理解片面,是对“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曲解。B项,“既要追求形似,又要追求神似”错误,该语段强调的是形似与神似之间。D项,语段中说“这一理论的关键并不在像与不像上”,因此像与不像都不是关键。C项,“不要细究形似”是对文段前半部分的精确 理解,“以神驾驭形”,体现了形与神的关系,是对文段后半部分的精确 理解。]
2.下面是作家迟子建参与争辩“现实主义”创作时的一段叙述,对此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导学号:54012031】
我曾去煤矿采访过,所以在写作以煤矿为背景的《世界上全部的夜晚》时,落笔就不慌张。为了创作《额尔古纳河右岸》,我追踪放养驯鹿的鄂温克部落始终到人迹罕至的大兴安岭深处,体会他们的生活,倾听他们原生态的歌声。写作《群山之巅》时,我更是调动了多年的生活储备,否则,我小说中的龙盏镇就没有生气,无法建构。
A.好作品都与现实密不行分。
B.写作绝不能离开现实的生活。
C.现实主义就是写真实的生活,不能虚构。 D.现实生活是作家创作现实主义作品的源泉。
C [本题考查理解语段内容的力量。材料主要阐明白作家创作必需以生活为写作源泉的道理,但文学必定是含有虚构的。所以C项中的“不能虚构”错误。]
3.阅读下列材料,概括最精确 的一项是( )
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不间断文明史的古国,我国拥有格外丰富的非物质文化底蕴,也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渊源的基因。但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加速,文化标准化以及环境条件的变化,尚有不计其数的文化遗产正处于濒危状态,它们犹如一个个影子,随时都可能消亡。
A.文化遗产爱护工作要有新思路。 B.要重视现代化建设带来的新问题。 C.新形势下亟须加强文化遗产爱护。 D.诸多因素威逼着文化遗产的生存状态。
D [文段先介绍我国拥有格外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然后由“但”引出主题:“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加速,文化标准化以及环境条件的变化,尚有不计其数的文化遗产正处于濒危状态,它们犹如一个个影子,随时都可能消亡。”明显D项是对文段的精确 概括。A项,主题不对,材料没有谈到“新思路”;B项,太宽泛笼统;C项,是依据材料得出的结论,不是对材料本身的概括。]
4.对文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当地时间2021年5月22日,莫言出席中拉人文沟通研讨会发表演讲:“我不能说马尔克斯是当代世界上最宏大的作家,但自20世纪60年月至今,世界上的确没有一本书像《百年孤独》那样产生广泛而长久的影响。”莫言称,自己有一个与马尔克斯相见的幻想,“我甚至都想好了见到他时应当说的第一句话,到了后来由于他身体欠佳,这个幻想没有变成现实”,“我当年想好的见到马尔克斯时要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先生,我在梦中曾经与你一起喝过咖啡,但哥伦比亚的咖啡里面,有点中国绿茶的味道”。
A.这是一个颇富趣味的场景假设,体现了莫言语言的幽默。
B.咖啡与绿茶,是莫言对两种文化关系的比方,说明白它们的公平。 C.哥伦比亚的文化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
D.这句话意在说明中国文化与拉美文化的内在有一个自然 的交互性。
B [本题考查提炼语意的力量。“咖啡”“绿茶”是借代,而且“公平”于文无据。] 5.最适合做下面这则寓言的结尾的一项是( ) 一棵苹果树,最终结果了。
第一年,它结了10个苹果,9个被拿走,自己得到1个。对此,苹果树愤愤不平,于是自断经脉,拒绝成长。其次年,它结了5个苹果,4个被拿走,自己得到1个。“哈哈,去年我得到了10%,今年得到了20%!翻了一番。”这棵苹果树心理平衡了。
但是,它还可以这样:连续成长。譬如,其次年,它结了100个果子,被拿走90个,自己得到10个。或者,被拿走99个,自己得到1个。但没关系,它还可以连续成长。第三年结1 000个果子……__________
A.这样,苹果树就会得到100个果子,得到的果子变多了。 B.其实,得到多少果子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苹果树在成长! C.第四年,苹果树可能就会结10 000个果子。 D.只要有远大抱负,就能实现自己的幻想。
B [本题考查理解寓言寓意的力量。作答本题,要在对寓言故事的寓意深化理解的基础上分析所给的四个选项。A、C两项虽然看起来可以作结尾,但是只是对寓言表面的理解,所以可以排解,而D项明显偏离了寓言的寓意,B项富有人生哲理,且契合寓言故事。]
6.下面一段文字后的四个选项中,能精确 概括文字内容的一项是( )
琴声渐起。我仿佛观察一滴滴饱满的水珠儿洒落在含苞待放的桃花上,又恋恋不舍地挂着丝儿似的落下来,犹如一个个活泼的小精灵。这是一条奔腾不息的大河,它裹挟着泥沙、卵石,翻滚着向前奔去,撞击着河岸,向阻挡它的一切势力发起猛烈冲击。那河上还有英勇的艄公,正在与恶浪搏斗。一阵清风穿过树林,一粒沙子从屋檐上滚落,掉在门前那口空水缸里,动听动听,回音似璧。琴声欲止,似一朵烟花静静地绽放。
A.琴音似水 B.琴音遐想 C.琴声悠扬 D.琴声如风
B [除了首句“琴声渐起”外,这段材料共五句话。A项,“琴音似水”不能概括第四句和
第五句的内容。C项,“琴声悠扬”中“悠扬”一词与其次句和第三句格调不合。D项,“琴声如风”只能概括第四句的内容。B项,“琴音遐想”中“遐想”一词包含了五句话全部比方和想象的内容。]
7.依据语意,填入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余光中在接受采访时说:“一位作家笔下,假如只能驱遣白话文,那么他的文笔就只有一个‘平面’。假如他的‘文笔’里也有文言的墨水,在紧要关头,例如要求简洁、对仗、铿锵、隆重等等,就能召之即来,文言的功力可济白话的松散和浅露。一篇五千字的评论,换了有文言修养的人来写,或许三千字就够了。一篇文章到紧要关头,如能‘文白相济’,其语言当有立体之感。所以我的八言座右铭是:‘____________’”
A.文以为常,白以应变。 B.文白相济,见真求新。 C.白以为常,文以应变。 D.白话为本,力求立体。
C [本段主要是说一个作家写得好的文章要以白话为主,同时要辅以文言,文言是白话的良好补充。]
8.对下面一段文字所要表达的观点,概括最精确 的一项是( )
尽管我们由于体质不适合我们的职业,不能长久地工作,而且工作起来也很少有乐趣,但是,为了恪尽职守而牺牲自己幸福的思想激励着我们不顾体弱去努力工作。假如我们选择了力不胜任的职业,那么我们绝不能把它做好,我们很快就会自愧无能,并对自己说,我们是无用的人,是不能完成自己使命的社会成员。由此产生的必定结果就是妄自菲薄。还有比这更苦痛的感情吗?还有比这更难于靠外界的赐予来补偿的感情吗?妄自菲薄是一条毒蛇,它永久啮噬着我们的心灵,吮吸着其中滋润生命的血液,注入厌世和无望的毒液。
A.我们应当牺牲自己的幸福而恪尽职守,努力工作。 B.我们要不顾体弱去选择职业,努力工作。 C.选择力不胜任的职业会使我们妄自菲薄。 D.妄自菲薄会让我们产生厌世和无望的心情。
C [A、B两项是对第一句一个方面的概括,D项是对最终一句的概括, 只有C项最全面。] 二、主观题
9.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导学号:54012033】
雾是由贴近地面空气层中大量水汽分散成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悬浮体。消灭雾时,空气中相对湿度大于95%,含水量一般为0.1~1克/立方米,形成人们的视觉障碍,一般状况下,水平能见距离低于1千米,而轻雾能见距离在1千米到10千米之间,给人朦胧飘渺的感觉。
霾由空气中浓度较大、直径很小的烟、尘等颗粒组成,它们形成悬浮体布满于空中。 消灭霾时,虽然没有沙尘暴、扬沙等恶劣天气现象,但大气混浊,空气相对湿度小于80%,水平能见距离明显缩短,一般在10千米以下,给人不甚透亮 的感觉。
(1)概括雾和霾的不同点,要求:16字以内。
(2)概括雾和霾的相同点,要求:16字以内。
【解析】 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力量。解答此题可分两步:第一步提取信息,其次步进行整合。雾的信息点在第一段,霾的信息点在其次段,分别从组成物、形成条件和能见度等方面描述。概括信息时可以分点甄别比对,查找异同点。最终组合成句时,要留意是否符合字数要求。
【答案】 (1)雾、霾组成物质与形成条件不同。 (2)雾、霾都是悬浮体,都会缩短能见距离。
10.下面是某影城聘请值班经理启事中的六项内容,请按性质的不同将它们分为两类,并为每类命名。
①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及团队合作精神。
②有较强的沟通、协调和组织力量,以及对突发大事的应变力量。 ③负责本部门运营区域设备设施的维护与利用。 ④分析影城每月的运营状况。
⑤宠爱影城工作,有影城管理的相关学问。 ⑥帮忙运营经理管理影院日常工作。
【解析】 依据题目要求,将内容按性质的不同分类。所给六句话要求分为两类。综合分
析这六句话,③④⑥说的是具体的工作任务,即岗位职责;①②⑤强调的是应聘者应具备的力量素养。
【答案】 第一类:③④⑥ 命名:岗位职责 其次类:①②⑤ 命名:任职要求
11.阅读下面这段文字,请概括出三条主要信息,每条不超过10个字。
“热岛效应”的存在,可使城市中心大气污染更加严峻。因此,对大气有严峻污染的企业在进行区位选择时,要考虑到热岛环流的因素,以避开污染物从近地面流向城区。争辩表明,轿车的污染是公共汽车的50倍,是有轨电车的100倍,大力进展公共交通运输,可有效降低污染物的总排放量。为消退阴霾对城市的危害,建议相关部门应尽快出台机动车污染物的排放标准。政府可以定期在社区举办一些讲座,告知老百姓应当怎样躲避雾霾天气,做好气象服务,将灾难天气信息准时传递给老百姓。作为训练工作者,老师要有意识地将环境训练融于教学过程,使之成为老师的一种潜意识。最好的环境爱护方式就是要在现实的生活中进行。比如,在室内公共场所要禁止吸烟,节日削减鞭炮燃放,平常应多饮水,准时洗脸、洗手、漱口,多吃富有维生素D的食物等。
【解析】 提取重要信息,先将语段分层,再依据语段中心整合信息。上面语段主要是讲如何防治大气污染的,并提出了几个措施。概括时要对原话进行去粗存精的加工,合并同类,如“多饮水,准时洗脸、洗手、漱口”可概括为“良好的生活习惯”。
【答案】 (1)把握雾霾的源头;(2)加强环境服务和训练;(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以“志愿服务”开头,概括志愿服务的作用。要求:①要点全面;②不超过50字。
志愿服务是一项以自愿且不图物质酬劳为参与前提的社会事业,重在出力而不是出钱,致力于弥补政府服务和市场服务的不足。这项事业有上百年的历史,在世界各地广泛开展,是推动社会文明进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人的内心都有向真、向善、向美的一面,都期望实现个人的奇特价值,志愿服务是把这种期望变为现实的一种途径。志愿者在从事服务的过程中,会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解析】 本题考查压缩语段。以“志愿服务”开头,限定了语言组织的形式。语段共有四句话:第一句介绍志愿服务是一项社会事业,致力于弥补政府服务和市场服务的不足;其次句介绍这项事业的历史和作用(推动社会文明进展);第三句介绍志愿服务是把实现个人的奇特价值这种期望变为现实的一种途径;第四句表明志愿者在从事服务的过程中,会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整合四句话的四方面信息,即可得出答案。在概括的过程中,留意删次留主,依据字数概括压缩。
【答案】 ①志愿服务能够弥补政府和市场服务的不足;②推动社会文明进展;③实现个人奇特价值;④使人获得精神满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