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老龄化的问题调研
21世纪是人口老龄化的时代。目前,全世界60岁以上老年人口总数已达6亿,有60多个国家的老年人口达到或超过人口总数的10%,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行列。人口老龄化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现代生育模式下人口出生率下降和平均预期寿命延长的必然结果,反映了人类社会的进步。然而,人口老龄化必然对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21世纪必须认真对待,认真研究的重大社会问题。
一 人口老龄化发展
最早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国家是法国。1850年欧洲产业革命即将结束时,法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占总人口的10%。此后,人口老龄化迅速在欧洲各国扩展。瑞典于1882年、挪威于1890年进入老年化社会。进入20世纪,欧美许多国家人口相继出现老龄化。英国和德国在1930年几乎同时出现老龄化,美国也于1940年步其后尘。1940年,65岁以上老年人口所占比重超过7%的国家还有瑞士、荷兰、奥地利、比利时、丹麦等十几个国家。到二十世纪60年代西方国家几乎全部进入老年化社会。此后,由于生育率加速下降,大多数国家的出生率降至15‰以下,加上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延长,西方国家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1950年65岁以上老年人口仅占总人口的7.9%,1970年为9.9%,1980年提高到11.7%,1990年达到12.5%,2000年达14.1%。
二 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
我国于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不仅进入老龄化社会花的时间短,而且是在经济相对不发达条件下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截止2005年底,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首次超过
1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7.7%,老龄化社会特征明显。现有老龄人口已超过1.6亿,且每年以近800万的速度增加,有关专家预测,到2050年,中国老龄人口将达到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21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社会。从2001年至2100年,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2001年到2020年是快速老龄化阶段。这一阶段,中国将平均每年增加596万老年人口,年均增长速度达到3.28%,大大超过总人口年均0.66%的增长速度,人口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17%。
第二阶段。从2021年到2050年是加速老龄化阶段。伴随着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中期的新中国成立后第二次生育高峰人群进入老年,中国老年人口数量开始加速成长,平均每年增加620万人。同时,由于总人口逐渐实现零增长并开始负增长,人口老龄化将进一步加速,到2023,老年人口数量将增加到2.7亿,与少儿人口数量相等。到2050年,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老龄化水平推进到30%以上,其中,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9448万,占老年人口的21.78%。
第三阶段,从2051年到2100年是稳定的高度老龄化阶段。2051年,中国靠年人口规模将达到峰值4.37一,约为少儿人口数量的两倍。这一阶段,老年人口规模将稳定在3~4亿,老龄化水平基本稳定在31%左右。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占老年总人口的比重将保持在25~30%,进入一个高度老龄化的平台期。
三 引发的社会问题
人口老龄化的巨大压力,考验着政府规划养老的能力。据统计,截至2008年底,中国有各类老年福利机构37623个,养老床位245万张,仅占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1.5%,不仅低于发达国家5%—7%的比例,而且也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的2%—3%的水平。
此外,养老除了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之外,还需要大量的适合老年人心理、医学等诸多方面的专业护理服务。未来养老的发展应该是老年人的生活保障逐渐走向社会化,变家庭养老为社会养老,由政府承担是大趋势。尽管机构养老在中国老年福利服务体系中处于补充地位,但其作用却是相当大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特别是人口老龄化、家庭小型化、农村城市化,人民群众对于养老服务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现有的养老设施总量很难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
不仅如此,由于养老服务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从业人员的职业化建设滞后,我国现有养老服务队伍远远不能适应养老事业发展的客观需求。至2009年,中国城市老年人失能和半失能的达到14.6%,农村已经超过20%,这部分老人需要专业的护理和照顾,按照老年人与护理员比例3:1推算,全国最少需要1000万名养老护理员。
但现在的情况是,全国老年福利机构的职工只有22万人,取得养老护理职业资格的也不过2万多人,不仅与中国几千万失能老人的潜在需求相差甚远,而且由于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偏低,其专业水平、业务能力、服务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无法满足老年人的护理需求。养老机构、床位和专业人员的严重匮乏,已经成为许多城市养老服务的瓶颈问题。
四 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建议
(一)要认真对待,正确认识人口老龄问题。要把老龄社会作为21世纪我市一件重要事情认真对待。老龄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人类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一种象征。各
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及全社会必须充分认识人口老龄化挑战的严峻性,树立老龄意识,增强应对人口老龄化和老龄社会挑战的紧迫性和自觉性。在研究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时,要切实从老龄社会这一基本情况出发,把应对老龄社会的挑战列入我市未来的发展战略。
(二)要把发展作为解决人口老龄化的根本出路。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满足老年人的需求,维护老年人的权益,实现老年人的价值,都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基础。世界各国的实践证明,加快经济发展,壮大经济实力,增强综合国力,是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根本所在。
(三)要建立适应老龄化社会需要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适应老龄化社会需要的多元化、多层次的保障体系,充分发挥家庭、个人、政府、社会、单位、市场、社区的作用。要构建家庭养老与社会化养老相结合的养老保障体系,应该高度重视发挥家庭养老的基本作用。同时要大力培育和发展社区对老年人的服务,强化社区对养老的支撑。要进一步健全城镇养老保险制度。在实行国家基本养老保障制度的同时,还要更多地发挥补充养老保险的作用,既能提高养老经济保障水平,又有利于缓解人口老龄化对基本养老金的压力。要不断完善老年医疗保障制度,加大老年人社会救助力度。
(四)要大力发展老龄产业。随着老龄化的发展,老年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老龄产业的发展空间和潜力是巨大的。发展老龄产业,既可以扩大消费和市场,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还可以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发展老龄产业,把它作为扩大内需的一个重要方面,认真制定老年服务业的发展规划,实施政府对老龄产业的鼓励和扶持政策,建立老年服务业发展管理体制。同时,大力研制开发老年消费品,培育老年用品市场,满足日益庞大的老年消费需要。
(五)要大力弘扬尊老养老的传统美德。中华民族历来奉行尊老、养老、追求代际和谐
的美德,这种优良传统与华夏文化已融合一体,成为我国文化和文明的结晶和重要组成部分,并著称于世界。要结合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继续大力倡导和弘扬尊老养老的传统美德,加强社会公德与伦理道德教育,营造代际共融的社会氛围,使所有老年人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也只有这样才能正确认识和解决好老龄人口问题,才能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健康发展。
人口老龄化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通过对其调查研究,能对当前社会老龄化有一个更深刻的体会,也同时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峻性。我们应加大力度呼吁广大的社会各个层面来关注老年化问题,关注老年人的生活问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