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君子不器”,孔子认为君子作为价值的承担者,不能仅满足于掌握某种技能来实现个人物质追求,还要能够胸怀天下,所谓“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论语·卫灵公》)因此教育之重,首要“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学而篇》。“务本”,首先要塑造人格,做一个“泛爱众”“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的人。一个人值得称赞的不是他的技能,而是他的人格。完善人格的培养,在某种程度上其意义要重于技能的培养。因此教育的重心应该放在“成人”“成德”上,并始终贯穿这一目标。
孔子认为,技能培养必须以人格培养为基础。他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篇》)一个人如果没有完善的人格,那么即使他掌握了一定的技能,却仅仅用来为自己谋事、谋食的话,也未必能为社会做出什么贡献,甚至若缺乏完善的人格,一个人掌握的技能愈高,就愈有力量危害人群。这从孔子对弟子的评价可以清晰地看出。比如他认为以“言语”著称的子贡不如以“德行”著称的颜渊。对同样以“言语”著称的宰我,孔子更是因其不行三年之丧而斥之“不仁”。冉有精于“政事”但他帮助季氏搜括钱财,孔子号召弟子群起而攻之:“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论语·先进篇》子夏以“文学”著称,孔子告诫他“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论语·雍也》)这说明孔子评价弟子的首要标准是人格而非技能,绝不会因为其某方面的技能而对人格缺陷姑息迁就。孔子把培养学生人格作为教育首要目标,强调以完善人格为目标,重视群体和谐一致的个人发展而不是独善其身的个人主义发展。这是孔子教育思想的伟大之处。
孔子不仅把人格教育作为教育的终极目的,还提出了完整的人格体系理论。“圣人”是孔子的人格体系中的最高层次,但圣人的境界即便尧舜也做不到,遑论普通人。但孔子依然提出圣人的目标,意在使人始终具有提升的目标。但这种几乎达不到的要求可能会使人产生畏难心理,从而放弃提升努力,甚至连较低的人格层次也达不到了。因此孔子提出了比较现实的人格层次——君子——作为现实的目标:“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论语·述而》)
君子是相对比较现实的理想人格,是实践礼乐文明和体现仁义价值的精英。具体来讲,“君子之道者三: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君子是具有
试卷第1页,共10页
通过修身努力培养仁、智、勇品格的人。君子还有四道,有九思,君子还须做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论语·雍也》)等。概言之,君子的品格可分为两方面:不仅要对己能“修己”,还要对人能“安人”。作为普通民众的先进分子甚至领袖,君子应担当领导人们实现“仁”的责任。所以孔子努力培养学生树立君子风范来引导社会形成良好风气,他说“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颜渊》)君子与小人泾渭分明:在做人上,“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在处理人际关系上,“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在个人胸襟上,“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子路》)君子是政治文化的传承者,在社会上起到榜样的作用,对普通百姓的言行举止、思想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摘编自杜以向、王雪梅《孔子的人格教育思想》)
材料二: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认可的最高理想就是“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重视群体的思想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先秦儒家理想人格的塑造正是偏重于社会的群体意识,主张“推己及人”,倡导“己立立人”“己达达人”的精神价值,具有浓烈的利他性。虽然先秦儒家承认人的个体价值,肯定每一个人都先天具有成就理想人格的能力,但是他们相对更加重视人的群体价值或社会价值。他们认为人的个体价值只有通过社会价值才能得以体现,人的个体价值必须以社会价值为参照系,当个人利益与群体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只能无条件地服从群体利益。“以天下为己任”“大公无私”是儒家人格思想的一大特点。儒家主张建立一个天下有道的社会,为了实现这一理想,个体往往被看作是群体的附属物。先秦儒家理想人格的树立正是从社会群体利益出发,才具有巨大的社会感召力和影响力。具有理想人格的“圣人”“君子”应以天下为己任,担负起治国平天下的重任。孔子在论述理想人格培养时,非常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合作。既然个人不可避免地与群体相联系,每个人都必须行“忠恕之道”,“忠”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恕”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努力做到推己及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确定应如何对待别人和不该如何对待别人,说的是个人的一言一行均应以他人、以群体为出发点和归宿。到了孟子那里,“推己及人”表现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的思想,这里突出体现的是利他精神及社会责任感,形成了高度重视群体而忽视个体的传统。
先秦儒家的人格模型就是一种群体主义人格。当孔子高喊“克己复礼”的时候,就
试卷第2页,共10页
已经把个人的言行与整个社会利益联系起来了,并把社会利益作为最高原则,用以节制和调整个人的言行。为恢复周礼而自觉献身是他最崇尚的人格追求,并以此作为参照系塑造自己的形象。荀子在理论上论证了“人道能群”的观点,赋予义、礼至高无上的权威。当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发生冲突时,个人的利益再大也是小事,社会的利益再小也是大事,“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成为先秦儒家所高扬的一面人生大旗。
(摘编自孙德玉《先秦儒家人格教育思想的基本特征探析》)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子不器”与“天下为公”都体现了儒家重视天下社会的群体思想。 B.孔子赞扬颜渊,批评子贡、冉有,因为他们的行为不符合“忠恕之道”。 C.君子“修己”而“安人”,能“以天下为己任”,是孔子认可的理想人格。 D.“推己及人”蕴含了个人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偏重于强调利他精神。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对“人格教育思想”进行了论述,但二者论述的角度不同,可以互相补充。
B.材料一用递进结构,论证人格教育的基础与体系,材料二对个人与社会进行了辩证分析。
C.普通的百姓可以受“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影响,提升人格层次,成为君子,实现理想人格。
D.“大同世界”须个人服从群体利益,以社会价值为参照系,这是中华民族认可的最高理想。
3.下面的说法,不符合儒家群体主义人格教育思想的一项是( ) A.孟子:“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B.贾谊:“国尔忘家,公尔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 C.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D.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4.孟子曰“人皆可以成尧舜”,请结合材料一谈谈其合理性。
5.先秦儒家的群体主义人格模型对我们的社会生活有哪些指导意义?请结合材料二简要说明。
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试卷第3页,共10页
乡村方式 李伶伶
周末,李新和朋友去乡下爬山。从山上下来后,李新在路边看到一辆很新的农用四轮车。
李新开过轿车、越野车,甚至开过跑运输的大货车,就是没开过这种农用四轮车。他很好奇,忍不住走了过去。四轮车没熄火,周围却没有人。鬼使神差地,李新一抬腿,坐在了四轮车的驾驶座上。
朋友惊讶地说,你干啥呀?李新说,没开过,试试。朋友说,你试也得经过车主同意呀,一会儿人家回来以为你偷车可就麻烦了!
李新像没听见,根据自己开汽车的经验,发动了四轮车。还别说,四轮车在李新的操纵下,居然真就往前开走了。
李新嘴角扬起一丝得意的笑。他加大了油门,想开快点。
这时就听见有人喊:站住,你敢偷车!李新吓一跳,想把车停下来,却手忙脚乱地不知道怎么停,直到四轮车撞在路边的一块大石头上,才算停下来。
李新赶忙去看车头,车头撞凹了一大块,他很懊恼。
这时跑过来一个五大三粗的黑脸男人,边跑边骂,真是胆大包天,大白天的也敢偷车!李新说,我没偷车,只是开开试试。
男人看到他的车头被撞坏了,心疼地说,你把我的车撞坏了,你赔吧!李新抱歉地说,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修车钱我出,你看得多少钱?
男人说,我不是让你修车,是让你赔车!我这是新车,我自己都舍不得开,你却给撞成这样,你不赔就别想走!
这时围过来很多村人,李新的朋友也赶过来了,说,你这车只是车头撞坏了,这样,我们多给你点修车费,你看行吗?
男人说,不行,必须得赔车!你不赔,我就去派出所报案,说你偷车! 李新不想把事情闹大,他今天得赶回市里,晚上还有事。
他忽然想起他有个同学在这个乡当乡长助理,忙掏出手机,给同学打了个电话。不一会儿,同学就开车来了,同来的还有这个村的村支书。
村支书见到李新忙给他道歉,又训斥男人,让男人也给李新道歉。男人说,是他私自开我的车,还把我的车撞坏了,我凭啥向他道歉?
男人的话让村支书很没面子,他一边对乡长助理歉意地笑笑,一边冷起脸对男人说,别胡搅蛮缠的,人家也不是故意的,还说赔你修理费,我看这事就这么算了吧!
男人说,凭啥就这么算了?我这是新车,买来还不到一个月呢!村支书说,知道你
试卷第4页,共10页
这是新车,这样,我让他多出点修车费。
男人说,不行,他不赔我新车就不行!村支书说,你别在这犯浑!又转身对乡长助理和李新说,没事了,你们走吧。
男人忽然大吼一声,你要是敢让他们走,我就一头撞死!男人指着四轮车的车头喊。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没敢动。村支书很尴尬,也很生气,说,你撞一个试试,你要是敢撞,我也撞!男人说,你别激我!
村支书不理他,笑着对乡长助理和李新说,这人脾气倔,别跟他一般见识,你们走吧。李新等人刚要走,就听咣的一声响,随后看见男人躺在地上,额头上有血流了下来。
李新等人惊在那里没敢动。村支书也有点慌,赶忙走到男人身边,一边喊他一边摇晃他的身体,男人一点反应也没有。
李新说,快送医院吧。村支书说,再等等,说不定他一会儿就醒了。说完继续喊他。 李新很后悔,恨不得把自己的手剁了,干吗要动他的车呀!同学安慰他,碰上这样 的刁民,就得认命。这时跟李新一起爬山的朋友说,不知道这位刁民有没有最怕的人。
李新说,有怎么样,没有怎么样?李新朋友说,有的话,这事就好办了。李新的同学似有所悟地点点头,然后走过去跟村支书耳语了几句。村支书一拍脑袋,说,我怎么把这茬忘了?真是被他气蒙了。说完匆匆走了。
不一会儿,村支书领来个女人,女人纤弱瘦小,却很美。就见女人走到男人身边,气恼地说,牛大头,你醒醒!牛大头,你给我起来!
没用女人喊第三遍,叫牛大头的男人就缓缓地睁开了眼睛。女人说,你是不是又喝酒了?牛大头坐起来,讪讪地用手摸摸自己的头,装傻地笑着。
女人说,花生地浇完了吗?牛大头说,没有。女人说,那还不快去浇地!牛大头说,这就去!
就像一部情节急转直下的喜剧电影,最后的结局充满着让人轻松的意外和惊喜。李新在回家的路上时,还不敢相信这事最后竟然只用二百元就解决了!牛大头的转变让人不可思议。
他问朋友怎么想到了牛大头最怕的人,朋友说,你别忘了,我也是从农村出来的。李新哦了一声,又说,你说那女的不会是牛大头的媳妇吧?那么好看的人怎么会嫁给他呢?朋友说,这事,极有可能。农村的很多事,你都无法理解。
后记:晚上,女人问牛大头,你真想让人家赔你辆新车呀?牛大头说,妈,我就是生气,都没跟我说一声,就随便动我的车,还给撞坏了,我心疼啊!女人说,那怎么也得给村支书一个面子啊!牛大头说,谁让他对乡里来的人一副溜须拍马的样子,我最讨厌这副嘴脸!
试卷第5页,共10页
6.下列关于文中人物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新和朋友去乡下爬山,既有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又有城里人生活的优越。 B.乡长助理接到同学电话带着村支书赶过来,明显带有地方官员处理乡村矛盾的特征。 C.村支书对人的不同态度和方式,揭示了基层干部处事的两面性和以势压人的可恨。 D.牛大头的“倔强”与“顺从”,正是乡民本色的反映,也是人物个性的突出体现。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新擅自开别人的农用四轮车,虽是出于好奇,更有城里人处事的自以为是。 B.“你不赔,我就去派出所报案,说你偷车”,体现农民法律意识的觉醒,也有农民智慧中的狡黠。
C.李新的同学和朋友用“刁民”来形容牛大头,显然带有对农民的歧视,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D.牛大头的“一点反应也没有”与“没用女人喊第三遍就睁开了眼睛”形成强烈的反差,朴实憨厚的性格跃然纸上。
8.请结合文本,谈谈本文对中国传统小说叙事模型的运用。
9.费孝通指出,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请结合文中的相关内容作简要说明。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梅花岭记 (清)全祖望
顺治二年乙酉四月,江都围急。督相史忠烈公①知势不可为,集诸将而语之曰:“吾誓与城为殉,然仓皇中不可落于敌人之手以死,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副将军史德威慨然任之。忠烈喜曰:“吾尚未有子,汝当以同姓为吾后,吾上书太夫人,谱汝诸孙.中。”
二十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诸将果争前抱持之,忠烈大呼“德威”,德威流涕不能执刃。遂为诸将所拥而行。至小东门,大兵如林而至。马副使鸣禄、任太守民育及诸将刘都督肇基等皆死。忠烈乃瞠目曰:“我史阁部也”被执至南门,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劝之降。忠烈大骂而死。初,忠烈遗言:“我死,当葬梅花岭上”至是,德威求公之骨不可得,乃以衣冠葬之。
或曰:“城之破也,有亲见忠烈青衣乌帽,乘白马,出天宁门投江死者,未尝殒于城中也。”自有是言,大江南北遂谓忠烈未死。已而英、霍山师大起,皆托忠烈之名,
试卷第6页,共10页
仿佛陈涉之称项燕。吴中孙公兆奎以起兵不克,执至白下,经略洪承畴与之有旧,问.曰:“先生在兵间,审知故扬州阁部史公果死耶,抑未死耶?”孙公答曰:“经略从北来,审知故松山殉难督师洪公果死耶,抑未死耶?”承畴大恚,急呼麾下驱出斩之。 .呜呼,神仙诡诞之说,谓颜太师以兵解④,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蜕,实未尝死。..不知忠义者圣贤家法,其气浩然,常留天地之间。何必出世入世之面目?神仙之说,所谓为蛇画足。即如忠烈遗骸,不可问矣!百年而后予登岭上与客述忠烈遗言无不泪下如雨想见当日围城光景,此即忠烈之面目,宛然可遇,是不必问其果解脱否也,而况冒其未死之名者哉? 梅花如雪,芳香不染,异日有作忠烈祠者,副使诸公谅在从祀之列。 (选自齐鲁书社排印本《鲒崎亭文集选注》,略作改动) 【注】①史可法:崇祯进士,时以大学士身份督师扬州,故称“督相”,“忠烈”是其谥号。①白下:南京的别称。①洪承畴:本为明朝重臣,松山战败被俘,降清后被清朝重用为经略。①兵解:学仙之人称死于兵刃为“兵解”,意思是借此脱离躯壳而成仙。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予A登B岭C上D与E客F述G忠H烈I遗J言K无L不M泪N下O如P雨Q想R见S当T日U围V城W光X景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书。 B.“经略洪承畴与之有旧”与《出师表》中的“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旧”的含义不同。 C.文中的“洪公果死耶”与《孔雀东南飞》中“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的“果”的含义相同。 D.少保,古时官名,辅佐太子,是太保副职。文天祥曾任少保官职,故以此称之。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始交待时间之后,就用“江都围急”四字,交待当地形势,表明史可法在局势已无可挽回的情况下,才下决心“誓与城为殉”。 B.忠烈未死的传言遍布大江南北,英、霍义军假托忠烈的名号起义抗清,都体现了史可法的殉难在人民心中的感召力量。 C.文本详写孙兆奎与洪承畴的对话,刻画洪承畴被孙兆奎挖苦后的狼狈相,有力地鞭挞了卖国贼的卑劣灵魂,衬托了史可法的民族气节。 D.作者引述世俗关于颜真卿、文天祥成仙的传说是为批评当时神仙鬼怪说法的荒谬可笑,同时“圣贤家法”也体现作者思想的局限性。 试卷第7页,共10页
②③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承畴大恚,急呼麾下驱出斩之。
(2)先生在兵间,审知故扬州阁部史公果死耶,抑未死耶? 14.本文以《梅花岭记》为题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日阮隐居致薤三十束
杜甫
隐者柴门内,畦蔬绕舍秋。 盈筐承露薤,不待致书求。 束比青刍色,圆齐玉箸头。 衰年关鬲冷,味暖并无忧。
【注】关鬲:即关膈,指胸腹之间。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起笔两句描写阮隐居柴门内的秋日景象:一畦一畦的蔬菜环绕在房屋四周。或许种植的蔬菜就是给作者送来的“薤”,即俗称的“藠头”。
B.“盈筐”两句,既有对阮隐居的友情常来常往的交代,又有对自己日常生活潦倒穷顿的暗示:三十捆藠头主动送过来,何其及时。
C.“束比”两句,从色形展开描写,形象地描画出一束束菖头如青青草料、如玉制的筷子,这是作者眼中事物的客观呈现。
D.全诗记叙了诗人晚年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字里行间透露出诗人对日常生活的热爱和对朋友充满感情。
16.这首诗一反作者“沉郁顿挫”的风格,请结合本诗作简要分析。
五、情景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古人写文章常借古讽今。苏洵在《六国论》中悲叹六国的形势理应对抗秦国,但“___________”,据此对治理国家的人提出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 (2)《念奴娇·过洞庭》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诗人放声高歌,抒
试卷第8页,共10页
发满腔豪情,与苏轼《赤壁赋》中“扣舷而歌之”有异曲同工之妙。
(3)山河是心系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华夏儿女的精神故乡,“山河”一词作为家国的代名词频繁出现在古诗词中,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简答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电视纪录片《潍北的土地》中的主题音乐,采用了中国管乐器与电子音乐配合,呈现了一种 ① 的音乐效果,是民乐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新表达。 新民乐要吸引观众、拉近与观众的距离,短视频直播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式。首先,各类自媒体平台非常注重和提倡作品的原创性,这是民乐生命力的所在,也是汇聚观众的关键。其次,民乐主播通过视频号、抖音等直播平台,打破了古筝、二胡、琵琶等民族乐器的神秘感,让大家对民乐有了新的认识,并将家喻户晓的一些影视剧、卡通作品以民乐的形式重新编排和演绎,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碰撞,视听效果上让人 ② ,从而获得了更多粉丝的关注。 由国潮民乐大师方锦龙领衔的“斗乐二次元”民乐演奏会在哔哩哔哩上进行网络直播,吸引了大量年轻的民乐爱好者,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音乐与文化的盛宴。他在现场演奏了三十余种民族乐器,舞台表现 ③ ,透彻展现了一位虔诚习乐人对琵琶不变的热忱与初心,一位国乐传承者对中国传统乐器与文化承续的信心。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 20.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表达效果。
七、选择 简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嗅觉是一种由感官感受的知觉。它由两感觉系统参与,即嗅神经系统和鼻三叉神经系统。嗅觉和味觉会整合和互相作用。嗅觉是外激素通讯实现的前提。
嗅觉的受器位于鼻腔上方的鼻黏膜上,其中包含了支持功能的皮膜细胞和特化的嗅细胞。 ① ,即是说它是通过长距离感受化学刺激的感觉。相比之下,味觉是一种近感。脊椎动物的嗅觉感受器通常位于鼻腔内由支持细胞、嗅细胞和基细胞组成的嗅上皮中。在嗅上皮中,嗅觉细胞的轴突形成嗅神经。嗅束膨大呈球状,位于每侧脑半球额叶的下
试卷第9页,共10页
面;嗅神经进入嗅球。吸入的空气中含有一些能够引起嗅觉的物质,这些物质穿越鼻粘膜到达上皮组织与嗅觉纤毛接触;嗅觉纤毛会刺激细胞质延伸物末端——粘膜芽状物的细胞膜,将此一嗅觉刺激传送到休耳菜氏细胞的细胞质。
人生病时, ② 。若不明原因的闻不出气味则叫作失嗅,此症由于鼻腔阻塞,空气到达不了鼻子的灵敏区;其次是嗅觉神经受伤或损坏,以及脑的嗅觉中区有病。鼻阻塞性失嗅是由于鼻息肉、肿瘤和鼻粘膜肿胀。鼻的嗅觉神经损伤多由于病毒感染和过敏反应,此外头部损伤、鼻部手术或肿瘤也会造成嗅觉神经组织损伤。失嗅的人仍可靠舌头分辨出咸、酸和苦味,但 ③ 。
21.下列句子的破折号用法和文中破折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好香的干菜,——听到风声了吗?”赵七爷低声说道。
B.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总共不过两分钟,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一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C.一个矮小而结实的日本中年人——内山老板走了过来。
D.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他还有宏伟设想,还要栽树……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
八、材料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当今世界,多重挑战和危机交织叠加,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又一次来到历史的十字路口。
*指出,在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今天,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在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100多年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追求民族复兴的历史,就是一部自己不断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历史。经过数代人不懈努力,我们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既基于自身国情、又融合现代文明,既造福中国人民、又促进世界各国共同发展,也是中国谋求世界大同的必由之路。
请以“立‘己’达‘人’与世界大同”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本,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卷第10页,共10页
参考答案:
1.B 2.D 3.A 4.①“圣人”作为孔子人格体系的最高层次,普通人难以企及,“尧舜”是可以追寻的目标。①普通人可以通过努力提升自己的人格层次,如尧舜追求理想人格,不至连较低的人格层次也达不到。 5.①要有团结合作精神。①要有利他精神和社会责任感。①要勇于以集体利益为先。
6.A 7.D 8.①叙述采用全知视角,全面再现了李新撞车事件的始末。 ①运用顺叙及补叙的手法,将故事前因后果娓娓道来。
①叙述以情节为中心,紧凑有致,围绕李新撞车,牛大头坚持索赔到最后顺从展开。 ①人物的风貌随着叙述推进呈现,在叙事中展现了乡村各色人物。 9.①文中用人情世故来解决矛盾体现了“礼”治社会的特点。
①村支书对李新和牛大头的不同态度体现了“礼”治所含的贵贱意识。 ①牛大头对母亲训斥的顺从,体现了“礼”治社会的长幼人伦之序。
10.DKQ 11.C 12.D 13.(1)洪承畴(听后)非常恼怒,急忙叫部下(把他)推出去杀了。
①(2)先生在军中,(是否)确凿知道原扬州阁部史公真的死了呢,还是没有死呢? 14.史可法死后将其衣冠葬在梅花岭上。
①作者登上梅花岭,凭吊先贤,表达心中的敬意。
①借梅花傲霜怒放,冰清玉洁的象征意义,赞颂史可法等民族英雄的崇高气节。
15.C 16.①本诗取材日常琐事,表达了对普通生活的关注,感情轻松闲适,与“沉郁顿挫”展现的宏大的家国情怀不同。
①本诗语言朴素自然,叙事客观真切,与“沉郁顿挫”风格呈现的停顿转折、深沉蕴藉不同。
17.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扣舷独啸 不知今夕何夕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或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或 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18.①别具一格(与众不同/别出心裁) ①耳目一新(焕然一新)
答案第1页,共2页
①游刃有余(炉火纯青) 19.示例:新民乐能吸引观众是因为平台注重作品原创性、主播用传统与现代的演绎方式打破民族乐器神秘感并将民乐作品呈现全新的视听效果。 20.①用对偶(整句或对称的句式均可);
①用简洁凝练的语言展现了方锦龙作为国潮民乐大师的实力与魅力; ①又阐释了前文他能给直播平台的观众带来音乐与文化盛宴的原因。
21.C 22.①嗅觉是一种远感 ①常常会嗅觉消失 ①无法分辨香、臭/气味 23.略
答案第2页,共2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