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乞巧教案

乞巧教案

2022-09-06 来源:哗拓教育

  【学习目标】

  1、认识“乞、霄、”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情感地朗读古诗。

  3、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

  【学情分析】

  1、三年级学生学习古诗还处在接受的阶段,因此我力求应以扶为主,渗透学习方法。

  2、这首诗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乞巧节学生也未必听过,含义就更难理解。因此,我从学情出发,以解决学生的疑问设计教学。

  【教学重点、难点】

  《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古诗。也是一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并且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古诗教学中把学生带入情境,有滋有味地朗读,了解古诗中的传统文化,理解“乞巧”的意思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课前准备】

  1、教学课件、古典音乐。

  2、收集牛郎织女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我们中国是个传统的节日大国,有很多传统习俗,比如,农历的正月十五,人们吃元宵,赏花灯,那是什么节?(端午节),五月十五人们吃粽子,赛龙舟,那是什么节?七月初七的夜晚,人们遥望星空,穿红丝线,你知道这是什么节吗?

  2、板书诗题《乞巧》,教写“乞”字。

  3、读题质疑。

  二、诵读古诗。

  1、请同学们带着疑问,自由地把这首诗读一读,注意在读的时候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顺。

  ①指读。②齐读

  三、理解第一行

  1、同学们发现了吗,在这首诗中有两个字特别容易混淆,谁能当当小老师提醒大家?理解“今宵”和“碧霄”的意思,渗透方法。(黑板条出示:借助注释,学古诗)

  2、谁能说说这一行的意思?(黑板条出示:抓关键词,理解诗意.)

  3、指导朗读

  四、理解第二行

  1、在这点点繁星中,有两颗星星尤为耀眼,知道它的名字吗?(牵牛星和织女星)听过牛郎织女的故事吗?是啊,这是千古流传,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这一天正是牛郎织女过河相会的日子,同学们试着读一读这一行。

  五、理解第三、四行,解决学生的疑问。

  1)读三、四行,说学生的理解。

  那么,在这样一个新月当空的夜晚,人们又怎样过乞巧节呢?(学生自由说)

  2)朗读指导

  通过反复诵读,我们便体会了诗中所蕴含的情感。(黑板条出示:反复诵读体会情感)

  3)借助资料袋理解“乞巧”的含义。为什么把这一天叫做乞巧节呢?课后资料袋告诉了我们,请自由读读。

  (学生回答)课件出示资料袋。

  4)出示织女织的云锦图,感受织女的心灵手巧。

  5)理解什么叫乞巧?

  6)总结方法。刚才,我们借助资料,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也是学习古诗的一种好方法。

  六、铺垫内容,结束教学。

  同学们,学习古诗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想象画面,下节课我们要通过想象画面学好读好这首古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