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周 第 1课时 授课时间: 2009年 5月25 日 星期一
课题 教 学 目 标 重点 难点 教学 准备 学 情 分 析 教学环节及时间 分析试卷、改卷 学生活动 预期效果及备注 分析试卷 分析期中测试卷 课型 练习 1、 通过分析期中测试试卷,使学生能够较好掌握前一阶段所学的知识。 2、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 时 计 划
第 13周 第 2课时 授课时间: 2009年 5月26日 星期二
课题 教 学 目 标 重点 难点 教学 准备 学 情 分 析 教学环节及时间 一、回顾与交流 10’ 1、乘法表。 9 8 7 6 5 4 3 2 1 9 8 18 27 36 45 54 63 72 81 9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预期效果及备注 探索规律 课型 复习 1、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学会运用观察、猜想、分析、证明等数学活动,发现生活中存在的一些数学规律,解决问题。 2、 形成发现规律、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重点:能够发现数学规律。 难点:形成发现规律、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14 4 2 18 9 3 25 6 16 8 4 5 14 7 8 × 1 (1) 认真观察表中数据,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2) 将乘法表填写完整。 (3) 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2、找一找。 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存在的数学规律,并与同学分享。 过程要求: (1) 学生独立思考,回顾曾经发现的一些数学规律,找一找生活中你所知道的一些数学规律。 (2) 与同学交流,共同分享成果。 (3) 汇报。
教学环节及时间 二、巩固与应用 20’ 三、探究活动 10’ 完成课本“巩固与应用”第1-----4题。 1、 第1题。 (1) 学生独立思考,找出各题中的规律,并填空。 (2) 与同伴交流,说一说你的思维过程和结果。 (3) 汇报结果。 2、 第2题。 (1) 认真观察题中插图,口述题意。 (2) 想一想,2张桌子可坐多少人?3张呢? (3) 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每增加一张桌子,就增加4人) (4) 完成表中填空。 3、 第3题。 (1) 认真观察插图,说一说气球排列的规律。 (2) 第20个气球是什么颜色?你是怎么算的? (3) 第27个气球是什么颜色?你是怎么算的? 4、第4题。 (1)观察题目中图案变化情况。 (2)尝试画出第5堆的图案。 (3)说一说你发现的规律。 (4)汇报:第5堆有多少个小球?第8堆有多少个小球? 留课后由学生独立探究活动。找其它月份的日历进行探究、验证,然后与同学交流,共享你的发现。 板 书 设 计 探索规律
教学反思 找规律一题中的第三题,全班学生都不会做,在教师的引导下,才找到规律。 教师引导 学生认真观察,讨论,培养学生的找规律能力。 学生活动 预期效果及备注
课 时 计 划
第 13周 第 3 课时 授课时间: 2009年 5月 31 日 星期日
课题 教 学 目 标 重点 难点 教学 准备 学 情 分 析 教学环节及时间 复习38’ 一、平面图形 1、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 活动过程要求: (1) 学生独立思考,回顾曾经学过的图形。 (2) 与同学进行交流,互相提示,相互补充。 (3) 汇报交流结果。 教师板书: 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圆、五边形、六边形等等 2、怎样将这些图形进行分类? (1)学生尝试分类。 (2)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3)汇报结果。 3、你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1)各三角形之间的关系。 (2)各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教学环节及时间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预期效果及备注 教师引导 学生整理知识,小组合作,互相交流。 汇报。 学生活动 预期效果及备注 图形的认识 课型 复习 1、 使学生能正确地将平面图形进行分类,并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2、 学生能结合具体的物体或图形,正确描述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 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 黑板 课堂小结2’ 二、立体图形 1、我们学过哪些立体图形? 活动过程要求: (1) 学生独立思考,回顾曾经学过的图形。 (2) 与同学进行交流,互相提示,相互补充。 (3) 汇报交流结果。 2、说一说它们之间的关系。 (1)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2)画韦恩图表示。 3、说一说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本课学生的表现情况。 学生整理知识,小组合作,互相交流。 汇报。 学生能够完整的说出所学过的图形,并能说出他们的特点。 板 书 设 计 图形的认识 教学反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