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论我国地方政府之间的竞合博弈

论我国地方政府之间的竞合博弈

2021-01-20 来源:哗拓教育


论我国地方政府之间的竞合博弈

[摘 要] 我国地方政府在政策制定、政府管理、市场替代等方面对地方经济发展有影响。从理论和实际上分析我国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行为表明:我国地方政府之间存在着竞争与合作共存的关系。政府替代市场的力量毕竟有限,地方政府只有顺应市场的力量,才能促进地区经济的进步和产业结构的合理化。经济发展要求地方政府在竞争中加强合作,共建全国经济一体化市场,地方政府之间的竞合是必然趋势。 [关键词] 地方政府;竞合;保护性竞争

一、引 言

在全球化背景下,世界经济的发展、国家间的竞争,更多地体现在国家的下一个层面——区域竞争上,因此,地方政府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也日益突出。紧随着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的快速崛起,中国科技和人力资源集中的环渤海经济圈成为我国目前又一个发展热点区域。三大区域的发展,将是中国未来融入全球经济的关键和焦点。我国地方政府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不仅体现在政府政策的制定和政府管理的有效性,而且还体现在政府替代市场的作用上。政府替代或顺应市场力量是三大区域和全国范围内未来发展的共同趋势,因此,地方政府之间如何协调、适时地发挥市场替代的作用,将区域内外部资源有机地整合起来,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成为各地方政府和国家关注的重要问题。

目前,我国区域之间的要素流动越来越强,各地区之间的联系也逐渐加强;同时,各地方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利益竞争和市场分割现象,如何打破原有的市场壁垒,促进资源的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成为我国地方政府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及地方政府竞合并存关系是本文所要探讨的核心。

二、我国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地方的竞争优势体现在当地企业的竞争力,地方政府在构成企业竞争力方面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可用波特的“钻石模型”加以说明[ 1 ]。各层次地方政府在这方面的影响力,最常见的就是政策和环境对“钻石体系”造成的影响。比如,反托拉斯法有助于国内竞争对手崛起;教育发展可以改变生产要素;政府的保护性政策可能影响相关产业的兴衰等等。

从改革开放以后的区域发展历程来看,我国地方政府的作用分成两个方面,即政府的强度与质量。政府的强度包括发动经济增长、营造良好环境两个方面。发动经济增长包括创造经济增长的初始条件,在中国的实践中体现为地方政府从中央要特殊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以便从国内外积累资本。在此过程中,政府制定前瞻性的计划,由政府主导或顺应市场的力量,确定本地区发展的先导工业和产业。

当然,计划是否可行取决于政府的质量以及当地市场力量的发育程度。政府强度还体现为营造良好的环境,包括凝聚民心、提供基础设施等公共产品并在关键时候出手“替代”市场力量以迅速形成资源的集聚,如政府强有力的招商行为、举办重要的活动(上海的世界博览会等)吸引国内外投资者的注目等。

我国的区域发展中,不同地方政府的作用千差万别,其中重要的原因是政府的质量存在很大差别。政府的质量体现在: (1)政府的理性,即当地政府设定的目标是否明确、科学,地方经济发展的政策是否连

贯。有些地方的政策好高鹜远,贪大求洋,根本无法实现;有些地方的最高官员一经更迭,便全盘否定前任的规划另起炉灶,造成巨大的浪费。(2)地方政府的效率和官员的专业化水平,这些方面是与经济发展互动的,如果它们的提升速度快于经济发展水平,则能够促进增长;反之则严重阻碍经济的健康发展。(3)如何协调政府与企业的利益关系,如对民营企业的态度,企业有否损害地区整体发展的寻租行为等;以及地方政府官员的操守问题,在中国曾经出现过地方党政主要官员因太腐败下台导致当地经济不振的情况[ 2 ]。

在地方政府的作用中,政府作用和市场力量的关系也很重要。地方政府的作用必须建立在市场力量运动的方向上才能有所作为,否则,其政策手段可能是事倍功半甚至是劳而无功。另外,由于经济增长太快,市场力量发展太过迅猛,也有些地方政府措手不及,出现政策跟不上市场的被动局面,这也会给经济发展带来副作用。

三、我国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

在我国现行的经济体制下,地方政府具有相当大的经济活动调控权和经济结果收益权,可以假设地方政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人”,他将理性地作出预期成本收益分析,考虑如何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预期收益率最高的行业。设定一个博弈组合(如图1所示) 。假设: (1)地方政府具有经济人本性,在追求本地区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具有市场替代功能; (2)博弈过程中公平与利益相容; (3)地方政府行为是规范的,即地方政府是公开、公正、廉洁和高效的。其中,满足以下关系式: a2 > a1 > a3 > a4 ; b3 > b1 > b2 >b4 ; a4 ≤0; b4 ≤0。地方政府博弈的结果有两个纳什均衡:合作,合作和竞争,竞争。因此,地方政府之间存在同时竞争与同时合作两种博弈均衡。

在具体实践中,由于我国地方政府在发展过程中的异质性(发展型、保护性和掠夺性地方政府) [ 3 ] ,不同地方政府之间的利益及目标不完全一致,地方政府之间呈现竞争与合作共存的动态变化关系。当地方政府之间的利益不一致时,它们之间体现为纯粹的竞争关系,会在产业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等方面形成相互抄袭等局面。当地方政府之间利益目标相同时,双方倾向于合作,合作和分工得越好,创造的价值就越大,当然双方在利益分配上存在竞争关系,如果合作博弈过程进展顺利,它们之间的关系就会进一步走向合作,反之则可能走向竞争。

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行为表现为: (1)竞争博弈。参与者之间利益完全不一致,都不考虑对方的任何利益,其中一方所得即是另一方所失,地方政府之间的行为表现为对抗性竞争。(2)合作博弈。参与者之间利益完全一致,地方政府之间的行为表现为合作,充分考虑对方的利益,并基于长期互信来分配额外价值。(3)竞合博弈。参与者之间利益不完全一致,但存在合作的前景和必要,是一种非稳定性均衡。当地方政府获得的正效应(收益)大于负效应(损失)时,参与者之间倾向于合作;反之,则倾向于竞争。因此,地方政府之间可能基于它们自身的利益目标,在某些方面选择合作,在某些方面则选择竞争,或者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竞争或合作策略。总体上,地方政府之间呈现出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关系。竞合博弈过程是走向合作方向还是竞争方向,取决于合作能否创造额外价值和参与者的行为方式。

四、我国地方政府之间的竞合趋势

地方政府在推动本地区产业集聚和区域集聚时,也受到区域内外其他地方政府行为的影响,彼此之间呈现出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总体而言,目前我国地方政府之间竞合关系主要体现为:经济发展程度相似的各大区域之间由于重点和主导产业发展大致相同、步调一致,区域间地方政府的竞争大于合作;各大区域内部为了增强区域自身的竞争力以及中心城市的领导和辐射作用,使得区域内部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趋势加强,区域内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大于竞争。虽然各大区域比较优势和发展趋势各不相同,但目前来说,我国各大区域之间产业结构趋同现象比较严重。从长远来说,我国要融入国际竞争和国际分工的大环境,各大区域政府之间有合作的必要和趋势。

1. 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表现

改革开放以来,确立了地方政府作为区域调控主体和区域利益主体的职能和地位,调动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同时也强化了地方政府的权利和利益,使地方政府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人”,出于利己性本能,其必然对地区利益进行不懈的追求。

各大区域为了增强自身的经济实力和提升本区域的竞争优势,同时各地方官员为了政绩,在发展前景好的行业存在产业规划和招商引资等方面竞争的局面。其中最常用的竞争行为是实行保护性竞争,被保护的商品大都与地方政府的竞争利益有关,如表1。在发展潜力巨大的汽车行业中,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圈和珠三角三大区域所占的市场份额分别为28%、20%和8%[ 4 ] ,三大区域的地方政府都在竞相发展自己的汽车产业。

表1反映出,我国地方政府为了维护当地经济,对本地的竞争和主导产业普遍采用保护性竞争措施,包括市场设限、区内区外歧视性政策以及地区间贸易壁垒等。通过地方保护主义行为,地方政府才能在竞争中至少不失去“利益”。先行的地方政府因这种策略得到“便宜”而占优,会强化这种策略;后行的地方政府因“吃亏”会加倍采取这种策略,以维护自己在全国的地位。

地方政府间正和博弈的可能性分析及对策

(2010-12-13 23:07:20) 转载▼ 标签:

杂谈

摘要:本文试以博弈论为工具,分析了处于“囚徒困境”中的地方政府间关系,充分探讨了地方政府实现正和博弈的可能性:各博弈方具有互利性;博弈可以找到合作解;中央能提供权威支持;各博弈方拥有共同利益;博弈应持续进行,数目要减少。进而文章提出了地方政府寻求正和博弈解的两条途径:从外部引入中央与社会两参数,形成多维互动;从内部实现制度创新。 关键词:地方政府 正和博弈 囚徒困境

Title:Possibilities and Strategies of a Positive-number-sum Game between Local Governments

Abstract:Taking game theory as a tool,this paper tries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ocal governments under the prisoners’ dilemma and discusses

the possibilities of a positive-number-sum game shared by local

governments which include that each player has a quality of reciprocity;a cooperative solution can be found in a game;an authority can be offered by central government;each player has a common interest;the game should be continued and the players should be reduced to a proper number. Then 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two methods for local governments to win a positive-number-sum game :one is to bring the central government and society as two parameters for building a mode of multi-dimensional interaction from outside,the other is to implement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within inside.

Keywords:local governments ,positive-number-sum game,the prisoners’dilemma

一、“囚徒困境”中的地方政府间关系

在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时代,人们普遍认为,竞争是地方政府关系的存在状态,而合作则是一种理想的追求,难以实现。在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提供上,地方政府间总是存在相互依赖的外部性问题、搭便车和公地悲剧等问题,陷入“囚徒困境”之中,更严重的是引发了地方保护主义、分割市场、过度竞争,有时甚至需要中央政府的介入才能弥合其裂缝。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地方府际关系被置

于经济人的个人理性的偏狭视域之中,漠视了集体理性的存在。换言之,地方政府在不断追求自身利益的独立化与最大化。具体来说,有以下原因:首先,长期以来,地方政府是一个集利益主体、经济主体、管理主体于一身的“三头怪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计划安排力量的强大及社会意识形态与行为方式的影响,地方政府这一三重身分与角色特征模糊不清,地方政府间关系相对缓和。但是,改革开放以来,“三头怪兽”的轮廓日益分明凸现:作为经济主体,地方政府代表非政府主体,执行中央决定,争取中央支持,以实现地区经济利益最大化;作为管理主体,地方政府代理中央,实行对本地区的宏观调控和管理;作为利益主体,地方政府是一个复杂的多重利益聚合体,而且各有其自身利益。显然,地方政府这一三重身分与角色决定了地方政府间的效用函数并不完全一致,各地方政府总有实现利益独立化和最大化的冲动。因而,在放权让利的政策调整与经济体制的转型及中央与地方关系逐步市场化和合理化的过程当中,当政府间彼此目标不一致时,地方政府从本地区和自身利益出发,开启了地方政府间利益博弈。因为各地方政府的出发点都是单边主义式的个体理性和利益,总是希望自己支付最少成本,获取最大好处;自己不参与,而对方参与,进而为此采取“搭便车”、甚至是一些欺骗行为,所以博弈各方不可避免地走入不合作的死胡同,博弈缔造的最终纳什均衡并非可以带来帕累托最优结果的均衡。其次,地方政府间合作的利诱或不合作带来的潜在威胁不够大。在博弈过程中,地方政府会从自身利益出发来考虑是否参与合作,如果合作能带来充分大的好处而支付又不高,同时不合作会造成充分大的损害,那么当然选择合作;反之,则会选择对抗。第三,地方政府间合作可能的互惠缺失。一方作为很可能会成为无回报行为,并成为单方合作的牺牲品;结果在这种情况下,双方均采取不合作行为;而这种不合作行为恶性循环下去,又势必形成不断重复的囚徒困境。因而,长期以来,地方府际关系总是摆脱不了搭便车、公地悲剧等囚徒困境逻辑结构的限制与束缚。所以地方府际关系迫切需要寻求一种新的模式来代替以往的合作困境。 二、地方政府间正和博弈的可能性

所谓“正和博弈”,是指在博弈过程中各博弈方不是从个人理性出发来选取最优战略,而是各退一步选取次优战略,从而取得的双赢合作解。显然,正和博弈不是个人理性的产物,而是集体理性的成果,是一种在保证整体利益增长的前提下,各方均能在互动中取得利益增量的共赢互动模式。因此,就本质而言,正和博弈体现的是一种讲求协调自我与他人、我方与他方的利益关系,在良性动态过程中相互调整、合作、补充和提高,建立各方长期持久的合作关系,从中谋求自我也是各方根本利益的生存观、发展观和利益观。要在地方政府间建立这种模式,就必须考虑构建正和博弈的可能性:(1)从人性来看,人的互利本性是府际间“正和博弈”的人性基础。政府是由人的复杂组合而成的。毫无疑问,政府行为也是人性的扩展与延伸,从而具有人性化特征。要考察政府,先来分析人性。社会科学家曾做过一个著名的“最后通牒实验”。这是个一个二人分钱游戏。规则如下:若A提出瓜分方案,B可选择同意或反对。若同意则以此方案共分收益;若反对则这笔钱财被收回,两个人一分钱也得不到。依据传统经济学理性经济人的假设,B的理性选择是:哪怕只拿到一分钱,也应当选择“同意”而不是“反对”。但是大量实验表明:比较公平的分配方案最容易被双方接受。大约40%的实验里,A提出的方案是“对半分”。也就是说,并不从自私的角度出发,只给“一分

钱”。换言之,互利原则主导了个体的选择。还有实验表明,互惠行为既非自动机能,也非理性行为,而是一种自励机制。因此,互利基础上的正和博弈可能是一种获得性遗传,而非习得性偏好。这种天然互利本性在发生学层面支持着人类相互合作。因此正和博弈作为一种机制协调政府间关系,使地方府际合作成为可能,成为必然。(2)从博弈的过程和结果来看,各地方政府博弈会在不同时空以不同模式而存在,如搭便车博弈、公地悲剧博弈等,但无论如何,总是可以找到正和博弈的合作解,从而引出走出“囚徒困境”的方法与途径。不妨以甲、乙两政府实施某公共政策为例来加以说明。见表1。

表1有效避免“囚徒困境”的博弈模型

政府乙 实施 不实施

政府甲 实施 8,8 1,9

不实施 9,1 2,2

这里,甲、乙政府的策略集是(实施,不实施);方框中的数字表示效益,不同

的策略组合会有不同的效益组合。显然,对甲、乙双方来说,实施公共政策都是劣势政策,而不实施公共政策却为自己的占优策略,因而均衡的结果必然是甲乙双方都不实施公共政策。这样的话,甲、乙政府博弈便会陷入“双输”的状态。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必须实现沟通,建立合作制度,减少任何一方占便宜的收益。这样,甲乙双方完全可能取得(8,8)的双赢正和值。这种正和值正是构建正和博弈模式的理论基础。(3)从影响因素来看,中央政府是地方府际正和博弈极其重要的制外部约因素。建国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央大权独揽,事无巨细,皆决于中央;各地俯首听命,唯中央马首是瞻。地方没有自主权,不能发挥能动性,毫无生气与活力。地方政府间合作只是在中央授权的极有限范围内存在。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中央开始向地方分权让利,各地具有一定的自治权,能展开范围广泛的合作。在这一过程中,中央虽然逐渐发生角色转换,但仍然掌控大局,对全国实施宏观调控,因而在地方政府合作的圆桌上,总是存在中央的“影子”。出于实现市场资源配置帕累托最优的需要,中央有能力力促“各路诸侯”去除成见,破除门户,铲除山头,精诚合作,实现一体化。所以,强大的中央政权的存在可能构成地方政府行为的潜在威胁,地方府际关系不会沿着利己主义的小路走得太远。(4)从地方政府间利益关系来看,地方政府间既有不同利益,也有共同利益。博弈方要共同致力寻求共同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尽量避免不同利益的冲突与对抗。如果“各路诸侯”均是“自我利益至上”,那么最终只会堕入个人理性的陷阱;如果各地都从实际出发,寻求共同利益,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做到互惠互利,进而建立长久的信任机制与合作制度,那么“正和模式”完全可能从纸上蓝图变成现实。(5)从实践来看,博弈的时间和数目是影响正和博弈的重要因素。在囚徒困境中,当博弈只进行一次的时候,博弈方有可能只考虑眼前利益而选取不合作战略。不过,当博弈重复进行时,博弈方出于对“未来效应”的考虑而往往采取合作的战略。因此,时间是影响合作出现与否的非常重要的变量。此外,博弈数目也是一个重要变量。奥尔森在研究合作问题时提出了集体行动的逻辑的观点:一个集团是否可能在没有强制或外界诱因的条件下通过合作来为自己提供集体物品,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集团中个体的数目—集团越大,成员越多,集体行动或合作实现的困难就越大;反之,则集体行动或合

作成功的可能性也就越高。不难理解,博弈数目的多少是与交易费用和不确定性成正比例的,所以要增加正和博弈的概率,就必须适当减少博弈者的数目。 三、地方政府间正和博弈的对策

在“囚徒困境”中,地方政府间关系往往无法走出各自树立的个体理性的天然藩篱。囚徒只有在长期合作或外界力量强制介入情况下,才会做出对各方有利的选择。因此,一方面,有必要从外部引入两个新变量—中央政府和社会,把点对点的平面模式变成由以中央为协调轴心,地方政府唱主角,社会、企业和利益集团等主体共同参与的立体多维互动模式,从而激发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另一方面必须在地方政府之间建立长期合作制度,实现制度创新。具体而言,缔造地方政府间正和博弈模式应包括以下内容:

1、外部求解对策:以中央为主体实施政治整合。一是打破地方主义,建立统一开放市场。地方保护主义为了实现自身局部利益最大化,常常禁止外来商品在本地上市,禁止本地商品流出,或者地方政府扶植本地企业。地方主义在短时间内让小集团得到巨额利润,却让社会整体利益受损,造成社会无谓损失,因此,必须打破地方割据状态,让资源、技术、人力、商品等生产要素和产品在市场自由流通。二是进一步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深化税制改革,建立地方政府间利益共享机制与利益调节机制。一方面,财税体制是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核心问题,合理划分二者间事权与财权有利于全国统一市场的建立与完善;另一方面,要协调地方政府摆脱合作困境。所以,拟作如下调整:合理划分税制,做到权责明晰;规范转移支付制度;推进税费改革,规范政府收入,完善税收体系;以收益和能力为原则建立利益共享与调节机制。三是建立科学的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体系。以往对政府官员的考核途径是上级根据其在任内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来评价其执政能力,从而不可避免地使地方政府官员为实现经济发展急功近利,不顾一切。因此,一方面,应该摒弃经济挂帅的做法,不以经济好坏论英雄,树立科学政绩观,建立一套涵盖绿色GDP指标的科学、规范、可量化的干部绩效考核体系。另一方面,应引入人民作为考核参数。人民是社会的主体和政府行为的见证者,对政府官员最有发言权。因此,在考核中,必须充分尊重人民的呼声,将人民对政府官员的意见作为考核政府官员的重要砝码,从而改变政府自己评价自己的传统做法,实行自评与他评相结合,提高考核质量,抑制地方官员的短视行为和各种各样的表面工程,使政府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立足长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地方府际合作,实现共赢。四是推动服务型政府改革,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强化服务性职能,树立服务理念,改进服务方向,加大服务力度。五是营造新型政治文化生态。传统政治文化生长在小农经济与帝王政治的土壤之中,具有天然的偏好与倾向:目光短浅,偏重眼前利益,依靠单个人的力量,不易团结协作。这种政治文化生态不能适应时代需要,必须构建新型公民社会,树立讲究协作、易于妥协的新观念,从而夯实地方府际合作的民众基础和文化根基。

2、内部求解对策:以地方为主体实现制度创新。制度的重要功能就是使复杂的交往行为过程变得易理解和更可预见,起着有效协调和信任的作用。制度能起防止与化解冲突的作用。制度能用事先协商好的因而是可以预见的方式裁决冲突,从而降低冲突的协调成本。正和博弈模式在制度层面上的设计与创新,主要包括:一是信息沟通机制。各地方政府应该主动相互交换各类信息。一方面增进彼此的

信任基础,另一方面能够形成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有效沟通机制可以设施政府的预先控制,减少行政成本及社会资源浪费。沟通渠道有多种。其中网络媒介是新兴的沟通方式,具有共享、快捷和交互性的特点,能提高政府间沟通效率。因此必须加快行政网络化沟通机制建设。对地区间公共事务如能源、交通、公共安全等领域进行充分沟通,必能增进了解,消除分歧,加强合作。二是监督与约束机制。英国思想家霍布斯说过:“约定若是没有刀剑在后支持,只是说说而已。”必须建立有关地方府际合作互动的监督与约束机制,才能维系地方府际合作的顺畅。在合作方出现纠纷时,必须有可以依靠的法律,具有裁判权的协调机构和组织。三是动态平衡机制。地方政府间关系呈现出动态的发展趋势,尤其是在能源依赖、交易成本和生命周期等方面。地方府际关系会随着这些因素的变化而出现亲疏冷热,时断时续。所以要把握好两点:一是要对能促进合作的积极因素进行激励;二是要对促退合作的消极因素实行制止或惩罚,以利于地方府际关系中博弈各方在动态中保持平衡,在平衡中获得发展。四是建立合作公约,强化地方政府政策的规范化、法制化。内容可包括:开放市场,促进交流;完善基础设施,开发资源,保护环境;创造无歧视政策环境;加强行政联合,规范政府行为。 参考文献:

[1]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U].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8页。

[2]〔美〕罗杰A.麦凯恩.《博弈论战略入门分析》.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第233页。

[3]L.E.戴维斯、D.C.诺斯:《制度变迁理论:概念与原因》,载《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学派译文集》,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

[4]蒋满元.《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地方政府竞争问题研究》[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年。

[5]林尚立.《国内政府间关系》〔M〕.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 [6]汪伟全.《地方政府合作的现存问题及对策研究》[J],社会科学战线.2005年第5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