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控制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课目:基于PLC的C650型车床控制系统设计
二、系统组成
车床是机械加工业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机床约占机床总数的25%~50%。车床可以用来切削各种的外圆、内孔、螺纹和端面,还可以安装钻头或绞刀等进行钻孔、绞孔等项加工。C650型卧式车床属中型车床,加工工件回转半径最大可达1020mm,长度可达3000mm。其结构如图所示,主要由车身、主轴变速箱、进给箱、溜板箱、刀架、尾架、丝杆和光杆等部分组成。
普通车床结构图
车床的切削加工包括主运动、进给运动和辅助运动三部分。
1 / 19
1、主运动是工件作旋转运动,也就是产生车削的运动。主轴转动带动装夹在其端头的工件转动。
2、进给运动是刀具作直线运动,也就是使切削能连续进行下去的运动。刀具安装在刀架上,与滑板一起随溜板箱沿主轴轴线方向实现进给移动。主轴的传动和溜板箱的移动均由主电动机驱动,并通过各自的变速箱调节主轴转速进给速度。当加工的工件比较大时其转动惯量也比较大,停车时不易立即停止转动,必须有停车制动的功能,较好的停车制动是采用电气制动。
3、为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和节省辅助工作时间,要求带动刀架移动的溜板箱能够快速移动(辅助运动)。在加工的过程中,还需提供切削液(冷却液)。
采用一台不变速的异步电动机拖动,实现切削主运动和刀具进给运动,其变速由变速齿轮箱通过手柄操作进行切换来实现的有级调速。采用一台电动机单独驱动刀架的快速移动;采用一台电动机单独驱动冷却泵和液压泵。
三、控制要求
1、主电动机M1,完成主轴主运动和刀具进给运动的驱动,电动机采用直接起动,可正反两个方向旋转(反转控制主要用于加工螺纹时,要求反转退刀),并可进行正反两个旋转方向的电气停车制动。为加工调整方便,还具有正向点动功能。 2、电动机M2拖动冷却泵,在加工时提供切削液,采用直接起动停止方式,并且为连续工作状态。
3、快速移动电动机M3,电动机可根据使用需要,随时手动控制起、停。
2 / 19
4、要求有局部照明和必要的电气保护和联锁。
四、设计任务
1、根据控制要求,进行电气控制系统硬件电路设计,绘出电气控制原理图,包括主电路和PLC的控制电路接线图,本设计要求采用S7-200 PLC; 2、重要电器元器件的选择和有关计算; 3、进行PLC元件的I/O地址分配;
4、根据控制要求,编制PLC控制程序(梯形图和指令表),并适当给出一些程序注释;
5、完成控制箱内和面板的元器件布置图与安装接线图;
6、列出所需电气设备器材的明细表(应包括:序号、文字符号、器材名称、规格、型号、数量、作用)
7、编制设计说明书(说明书格式见附件)。
电气控制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课目:基于PLC的XA6132型铣床控制系统设计
二、系统组成
铣床在金属切削机床中使用数量仅次于车床。其主要用于加工零件的平面、斜面、沟槽等,装上分度头可以铣切直齿齿轮、螺旋面(如钻头的螺旋槽、螺旋齿轮)等零件。还可以加装万能铣头和圆工作台铣切凸轮和弧形槽。铣床的种类很多,有卧铣、立铣、龙门
3 / 19
铣、仿形铣以及各专用铣床。XA6132卧式万能铣床是应用最广泛的铣床之一。XA6132型是在X62W型万能铣床的基础上增设电磁铁离合器抱闸制动,二者的其他机械结构是相同的,其电气控制电路也基本相同。其结构如图所示,主要由底座、溜板、刀架支杆、悬梁、工作台、床身、升降台等几部分组成。
XA6132卧式万能铣床结构
XA6132卧式万能铣床有三种运动:
1、主运动:主轴带动铣刀的旋转运动。
2、进给运动: 工件相对于铣刀的移动,即加工中,工作台带动工件的移动或圆工作台的旋转运动。
3、辅助运动:工作台带动工件在上下、左右、前后三个方位的快速移动。说明:
4 / 19
工作台传动链示意图
三、控制要求
1、主电动机M1,完成主轴主运动和刀具进给运动的驱动,电动机采用直接起动,可正反两个方向旋转(反转控制主要用于加工螺纹时,要求反转退刀),并可进行正反两个旋转方向的电气停车制动。为加工调整方便,还具有正向点动功能。 2、电动机M2拖动冷却泵,在加工时提供切削液,采用直接起动停止方式,并且为连续工作状态。
3、快速移动电动机M3,电动机可根据使用需要,随时手动控制起、停。 4、要求有局部照明和必要的电气保护和联锁。
四、设计任务
1、根据控制要求,进行电气控制系统硬件电路设计,绘出电气控制原理图,包括主电
5 / 19
路和PLC的控制电路接线图,本设计要求采用S7-200 PLC; 2、重要电器元器件的选择和有关计算; 3、进行PLC元件的I/O地址分配;
4、根据控制要求,编制PLC控制程序(梯形图和指令表),并适当给出一些程序注释;
5、完成控制箱内和面板的元器件布置图与安装接线图;
6、列出所需电气设备器材的明细表(应包括:序号、文字符号、器材名称、规格、型号、数量、作用) 7、编制设计说明书(说明书格式见附件)。
电气控制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课目:基于PLC的T68型镗床控制系统设计
二、系统组成
镗床是冷加工中使用比较普遍的设备,主要用于加工精确的孔和各孔间相互位置要求较高的零件,如钻孔、镗孔、铰孔、扩孔及加工端面等。而这些工件的加工对于钻床来说是难以胜任的。镗床可分为卧式镗床和坐标镗床两类。T68型卧式镗床是镗床中应用较广的一种,主要用于钻孔、镗孔、扩孔、铰孔及加工端平面等,使用一些附件后,还可以车削圆柱表面、螺纹,装上铣刀可进行铣削。T68型卧式镗床(其直径为85mm)主要由车身、前立柱、镗头架、工作台、后立柱、尾架、上、下溜板等几部分组成。其结构如图所示。
6 / 19
T68型卧式镗床的结构
镗床在加工时,工件固定在工作台上,由镗杆或花盘上的固定刀具进行加工。在工作过程中,镗轴一面旋转,一面沿轴向作进给运动。T68型卧式镗床的运动形式有三种:
1、主运动:镗轴与花盘的旋转运动。
2、进给运动:工作台的前、后、左、右;主轴箱的上、下;镗杆的进、出运动;花盘上刀具的径向运动。进给运动除可以自动进给外,还可以进行手动进给和快速移动。
3、辅助运动:工作台的旋转、后立柱水平移动、尾架的垂直移动及各部分的快速移动。主轴每转的进给量可以在0.01mm~6mm范围内变化;花盘每转滑块进给量在0.08mm~12mm范围内变化。镗床有坐标测量,帮助定位。主轴箱垂直坐标与工作台横向坐标采用感应同步器的数字显示装置,读数精度为0.01mm。
三、电力拖动方式和控制要求
7 / 19
1、拖动方式
1)主电动机M1:主电动机为双速电动机,机床的主运动和进给运动由主电动机来拖动。主轴旋转和进给多要求有较大的调速范围,所以采用机电联合调速。即用变速箱进行机械调速,用交流双速电动机完成电气调速,低速时将定子绕组接成三角形,高速时将定子绕组接成双星形。各方向的运动由相应的手柄选择各自的传动链来实现。
2)快速电动机M2:为了缩短调整工件和刀具间相对位置的时间,机床各部件的快速移动由快速手柄操纵快速电动机M2实现。
2、控制要求
1)主电动机M1:主电动机可正反转连续运行、正、反转点动、正、反方向的制动和双速调速。制动采用电磁离合器带动的机械制动装置。主电动机在低速时可以直接起动,在高速时,控制电路要保证电动机先以低速起动,经过延时后再接通高速电路,以减小起动电流。为保证变速后齿轮进入良好的啮合状态,在主轴变速和进给变速时,主电动机要缓慢转动。镗杆的进给运动和工作台水平移动两者只能取一,必须要有互锁。
2)快速电动机M2:正、反两个方向短时点动。通过齿轮、齿条、丝杆的不同连接来完成各方向的快速运动。
四、设计任务
1、根据控制要求,进行电气控制系统硬件电路设计,绘出电气控制原理图,包括主电路和PLC的控制电路接线图,本设计要求采用如下
8 / 19
1、S7-200 PLC;
2、重要电器元器件的选择和有关计算;
3、进行PLC元件的I/O地址分配;
4、根据控制要求,编制PLC控制程序(梯形图和指令表),并适当给出一些程序注释;
5、完成控制箱内和面板的元器件布置图与安装接线图;
6、列出所需电气设备器材的明细表(应包括:序号、文字符号、器材名称、规格、型号、数量、作用)
7、编制设计说明书(说明书格式见附件)。
电气控制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课目:基于PLC的Z3040型摇臂钻床控制系统设计
二、系统组成
钻床为孔加工机床,主要用来加工外形较复杂,没有对称回转轴线的工件上的孔。如钻孔、镗孔、铰孔及攻螺纹。因此要求钻床的主轴运动和进给运动有较宽的调速范围。Z3040型摇臂钻床的主轴的调速范围为50:1,正转最低转速为40 r/min,最高为2000 r/min,进给范围为0.05~1.60 r/min。它的调速是通过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和变速箱来实现的。也有的是采用多速异步电动机拖动,这样可以简化变速机构。钻床按其结构型式不同,有
9 / 19
立式钻床、卧式钻床、深孔钻床、多轴钻床及摇臂钻床等。摇臂钻床适合于在大、中型零件上进行钻孔、扩孔、铰孔及攻螺纹等工作,在具有工艺装备的条件下还可以进行镗孔。Z3040型摇臂钻床的结构如下所示。
Z3040型摇臂钻床结构
1-底座 2-内立柱 3-外立柱 4-摇臂 5-主轴箱 6-主轴 7-工作台
Z3040型摇臂钻床上运动形式有:
1、主运动:主轴带动钻头的旋转运动; 2、进给运动:钻头的上下运动;
3、辅助运动:摇臂可沿外立柱的圆柱面上下垂直调整位置;主轴箱可沿摇臂的导轨横向调整位置;摇臂及外立柱绕内立柱转动至不同的位置;工作时可以很方便的调整主轴的位置(工件不动)。后两者为手动,另外还需考虑主轴箱、摇臂、内外立柱的夹紧和松开。
摇臂钻床的主轴旋转运动和进给运动由一台交流异步电动机拖动,主轴的正反向旋转运动是通过机械转换实现的。故主电动机只有一个旋转方向。摇臂的上升、
10 / 19
下降由一台交流异步电动机拖动。主轴箱、立柱的夹紧和放松由另一台交流电动机拖动。通过电动机拖动一台齿轮泵,供给夹紧装置所需要的压力油。而摇臂的回转和主轴箱的左右移动通常采用手动。此外还有一台冷却泵电动机对加工的刀具进行冷却。
三、控制要求
1、主要控制电器为四台电机:主电动机、摇臂升降电动机、液压泵电动机、冷却泵电机。
2、主电动机和液压泵电机采用热继电器进行过载保护,摇臂升降电动机、冷却泵电机均为短时工作,不设过载保护。
3、摇臂的升降,主轴箱、立柱的夹紧放松都要求拖动摇臂升降电动机、液压泵电动机能够正反转。
4、摇臂的升降控制:按下摇臂上升起动按钮,液压泵电动机起动供给压力油,
经分配阀体进入摇臂的松开油腔,推动活塞使摇臂松开。同时摇臂升降电动机旋转使摇臂上升。如果摇臂没有松开,摇臂升降电动机不能转动,必须保证了只有摇臂的可靠松开后方可使摇臂上升或下降,可使用限位开关控制。当摇臂上升到所需要的位置时,松开摇臂上升起动按钮,升降电动机断电,摇臂停止上升。当持续1~3s后,液压泵电动机反转,使压力油经分配阀进入的夹紧液压腔,摇臂夹紧,同时液压泵电动机停止,完成了摇臂的松开—上升—夹紧动作。
5、摇臂升降电动机的正转与反转不能同时进行,否则将造成电源两相间的短路。
11 / 19
6、因为摇臂的上升或下降是短时的调整工作,所以应采用点动方式。
7、摇臂的上升或下降要设立极限位置保护。
8、立柱和主轴箱的松开与夹紧控制:主轴箱与立柱的松开及夹紧控制可以单独进行,也可以同时进行。由开关SA2和按钮SB5(或SB6)进行控制。SA2有三个位置:在中间位置(零位)时为松开及夹紧控制同时进行,扳到左边位置时为立柱的夹紧或放松,扳到右边位置时为主轴箱的夹紧或放松。SB5是主轴箱和立柱的松开按钮,SB6为主轴箱和立柱的夹紧按钮。
9、主轴箱的松开和夹紧为的动作过程:首先将组合开关SA2扳向右侧。当要主轴箱松开时,按下按钮SB5约1~3s后,液压泵电动机正转使压力油经分配阀进入主轴箱液压缸,推动活塞使主轴箱放松。主轴箱和立柱松开指示灯HL2亮。
当要主轴箱夹紧时,按下按钮SB6经1~3s后,液压泵电动机反转,压力油经分配阀进入主轴箱液压缸,推动活塞使主轴箱夹紧。同时指示灯HL3亮,HL2灭,指示主轴箱与立柱夹紧。
10、当将SA2扳到左侧时,立柱松开或夹紧。SA2在中间位置按下SB5或SB6时,主轴箱和主柱同时进行夹紧或放松。其他动作过程和主轴箱松开和夹紧完全相同,不再重复。、机床要有照明设施。
摇臂钻床电器元件列表符号名称及用途
M1主电动机
12 / 19
YA1主轴箱放松、夹紧用电磁铁
M2摇臂升降电动机
YA2立柱松开、夹紧用电磁铁
M3液压泵电动机
K1工作准备用中间继电器
M4冷却泵电动机
SA1机床工作灯开关
KM1主轴旋转接触器
SA2主轴箱、立柱松开、夹紧用转换开关
KM2摇臂上升接触器
FR1为M1电动机过载保护用热继电器,
KM3摇臂下降接触器,
FR2为M3电动机过载保护用热继电器,
13 / 19
KM4主轴箱、立柱、摇臂放松接触器
TC控制变压器
KM5主轴箱、立柱、摇臂夹紧接触器
SB1总起动按钮
KT1摇臂上升、下降用时间继电器
SB2主电动机起动按钮
KT2主轴箱、立柱和摇臂放松、夹紧用时间继电器
SB3摇臂上升起动按钮
KT3主轴箱、立柱和摇臂放松、夹紧用时间继电器
SB4摇臂下降起动按钮
SQ1摇臂升降极限保护限位开关
SB5主轴箱、立柱、摇臂松开按钮
SQ2摇臂放松用限位开关
14 / 19
SB6主轴箱、立柱、播臂夹紧按钮
SQ3摇臂夹紧用限位开关
SB7总停止按钮
SQ4立柱夹紧、放松指示用限位开关
SB8主电动机停止按钮
QF1~QF4电源引入兼做短路保护用断路器
HL1~HL4工作状态指示信号灯
QF5工作灯用断路器
EL机床工作灯
QF6冷却泵电动机电源断路器
四、设计任务
1、根据控制要求,进行电气控制系统硬件电路设计,绘出电气控制原理图,包括主电路和PLC的控制电路接线图,本设计要求采用S7-200PLC;
2、重要电器元器件的选择和有关计算;
15 / 19
3、进行PLC元件的I/O地址分配;
4、根据控制要求,编制PLC控制程序(梯形图和指令表),并适当给出一些程序注释;
5、完成控制箱内和面板的元器件布置图与安装接线图;
6、列出所需电气设备器材的明细表(应包括:序号、文字符号、器材名称、规格、型号、数量、作用)
7、编制设计说明书(说明书格式见附件)。
PLC课程设计
2016-2017(上)
课 题:
专 业:
班 级:
学 号:
姓 名:
指导教师:
16 / 19
设计日期:
成 绩:
长春建筑学院电气信息学院
×××设计报告(二号黑体)
一、设计目的作用(三号宋体,加粗)
××××××××××××××××××××××××××××××××
××××××××××××××××××××××××××××××××××
××××××××××××××××××××××××××××××××××××××××××××××××××××××××××××××××××××××××××××××××××××××××××××××××××××××××(小四号宋体)
二、设计要求(三号宋体,加粗)
说明:指所设计题目的具体要求
××××××××××××××××××××××××××××××××××。
(1).×××××××××××
17 / 19
(2).×××××××××××××××××××××××
(3).××××××××××××××(小四号宋体)
三、设计的具体实现(三号宋体,加粗)
1、系统概述(小三号宋体)
(简单介绍系统设计思路与总体方案的可行性论证,各功能块的划分与组成,全面介绍总体工作过程或工作原理。)
××××××××××××××××××××××××××××××××
××××××××××××××××××××××××××××××××××
××××××××××××××××××××××××××××(小四号宋体)
2、单元电路设计与分析(小三号宋体)
(详细介绍各单元电路的选择、设计及工作原理分析、仿真,并介绍有关参数的计算及元器件参数的选择等,要求有原理图和波形图。)
××××××××××××××××××××××××××××××××
××××××××××××××××××××××××××××××××××
18 / 19
××××××××××××××××××××××××××××××××××
×××(小四号宋体)
四、总结(三号宋体)
(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课程设计过程体会,对课程设计内容、方式、要求等各方面的建议)
××××××××××××××××××××××××××××××××
××××××××××××××××××××××××××××××××××
××××××××××××××××××××××××××××××××××
×××(小四号宋体)
五、附录(三号宋体)
元器件明细表(列出本次课程设计中所用的全部元器件)。如有必要在这里附完整电路图。
六、参考文献(三号宋体)
参考文献的格式如下:序号·作者名·书刊名·出版杜·出版时间(刊号)·(小四号宋体)
19 / 1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