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签订劳动合同诉讼时效为⼀年,对于诉讼的时效是从当事⼈知道⾃⼰的权益受到损害之⽇起进⾏计算,同时在提起诉讼时效还需要有合法的证据来证明⾃⼰的合法权益,这样才能保障胜诉的权利。关于未签订劳动合同诉讼时效为多久的问题,下⾯店铺⼩编为您详细解答。
⼀、未签订劳动合同诉讼时效为多久
1、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劳动争议的诉讼时效为1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起计算;对于拖⽋劳动报酬的,适⽤特殊时效,即该1年起算点是从劳动者离职之⽇起计算;
法律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27条
第⼆⼗七条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向对⽅当事⼈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当事⼈同意履⾏义务⽽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因不可抗⼒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不能在本条第⼀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从中⽌时效的原因消除之⽇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劳动报酬发⽣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的,应当⾃劳动关系终⽌之⽇起⼀年内提出。
⼆、劳动合同的特征有哪些
1、劳动合同主体具有特定性。⼀⽅是劳动者,即具有劳动权利能⼒和劳动⾏为能⼒的中国⼈、外国⼈和⽆国籍⼈;另⼀⽅是⽤⼈单位,即具有使⽤劳动能⼒的权利能⼒和⾏为能⼒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事业组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等⽤⼈单位。双⽅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具有⽀配与被⽀配、领导与服从的从属关系;
2、劳动合同内容具有劳动权利和义务的统⼀性和对应性。没有只享受劳动权利⽽不履⾏劳动义务的,也没有只履⾏劳动义务⽽不享受劳动权利的。⼀⽅的劳动权利是另⼀⽅的劳动义务,反之亦然;
3、劳动合同客体具有单⼀性,即劳动⾏为;
4、劳动合同具有诺成、有偿、双务合同的特征。劳动者与⽤⼈单位就劳动合同条款内容达成⼀致意见,劳动合同即成⽴。⽤⼈单位根据劳动者劳动的数量和质量给付劳动报酬,不能⽆偿使⽤劳动⼒。劳动者与⽤⼈单位均享有⼀定的权利并履⾏相应的义务;
5、劳动合同往往涉及第三⼈的物质利益关系。劳动合同必须具备社会保险条款,同时劳动合同双⽅当事⼈也可以在劳动合同中明确规定有关福利待遇条款,⽽这些条款往往涉及第三⼈物质利益待遇;
6、综合上⾯所说的,因未签订劳动合同,那么劳动者是可以利⽤法律的程序来保障⾃⼰的权益,但⼀般在起诉时也需要在诉讼的时效之内,对于最长的时效期限也只有⼀年的时间,同时还要有合法的证据才能获得执法⼈员的认可,所以,⾃⼰的权益就⼀定要懂得⾃⼰保护。
希望以上内容能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可以点击下⽅按钮咨询,或者到店铺咨询专业律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